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正德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北河江水湧溢,流聲如 號,渡舟覆溺,隄岸崩潰。是年,澧州、臨湘、巴陵、華容地 震。七月,巴陵東南天裂,長三丈餘,紅光刺人。

十五年,流賊犯安鄉境,典史麥成驅民兵卻之。 嘉靖七年春二月,臨湘縣「妖」燬民家,頻發莫知所從, 或于牆屋,或于笥篋,其煙如線,氣如硫黃,旬日乃息。 是年,安鄉縣大旱。

四十五年,岳州臨湘、平江、安鄉俱大水。八月二十四 日,華容縣西忽天門開,一日在中,一日在傍,如鬥狀。 衛舍張宿,泊舟縣南洛公磯下,與同舟者熟視良久, 復視湖心有兩日搖映。

萬曆三十三年,有大鳥自西北飛來,歷西鄙諸村,色 青翠,仰視之若人。遇鵝鴨輒吞之,吐其毛。人以藥矢 射之,不能及。

三十五年,安鄉縣水,華容縣東四十里,天雨豆,人取 種之,成槐秧,石首亦間有之。

三十六年戊申,澧州大水,城崩。秋,龍見瑯琊湖拔。鄭 雲山宅,不知何所。楓林村稻化為蝶飛出。臨湘、安鄉 二縣大水。

三十七年,華容縣東門外六月四日薄晚,天雨血,周 圍「文昌宮不數十丈,大如麻子,噴人,衣裾皆紅點」,又 于斗門隄隨處間有之。是年,安鄉縣大有年。

《華容縣志》:圓覺寺僧大鏡,一夕夢殿左忽施金龍帳, 帳中二神冕服端坐,曉起,適黎文僖、劉忠宣二公至, 假館焉。僧窺之,正類夢中神。二公讀書,每至丙夜,僧 亦隅坐,供茗粥不倦。一夕,忠宣公少倦,僧以為惰也。 曙檢書笥摽之歸,忠宣公慚謝過,僧改容復延之。及 二公文調,僧設酒祖之曰:「努力富貴幸勿忘。」比二公 次第顯屬,縣令資遣之,且貽以金。僧大怒曰:「吾豈望 報耶?前言戲耳。」終身不出寺門,亦不受二公餽。 懷宗崇禎元年戊辰,岳州東門腳下有洞門,名昌江 門,每年開一扇,今年左開水左,明年右開水右。是歲 兩門俱開,水侵城門,各官祭拜建醮,水忽消。夏五月, 安鄉縣菊花盛開。

四年辛未,安鄉縣七月十七日夜,地震自東北來,聲 如雷,地裂坼,凡地崩坼者紅水溢出。十月十五又大 動,其餘小震不一。澧州震時,彷彿有金睛閃爍,環遶 民居。民間露宿月餘,不敢入室,所在地裂,黑沙瀵湧, 腥氣逼人,隍池頓竭。

五年壬申,岳州旱,八月,大水,至十月刻,「木山司命夜 哭,松樹枯竹盡開花死。」是年,安鄉地間動。

六年癸酉,旱,巴陵民間豬生一象,名曰「象豬。」夏,漁人 曬網,有魚似人,手足皆備,自河上岸。秋,北門城崩。 七年甲戌,旱,澧州雨雹。安鄉雨雹,巨如拳,小如栗,風 烈拔樹,疾雷擊人。

八年乙亥夏,澧州漊水暴漲,澧陽橋崩,須臾成洲。自 「演武場」至麻家留,亙數千尺。

十年丁丑,有並頭鳥鳴于岳州東門。澧州雹損人畜 禾苗。華容縣正月,古井口民張志軒弟婦盛氏,孕十 二月生一子,忽不見,惟血痕在窗櫺中。

十一年戊寅四月,岳陽樓左角每日有火煙烘出。次 年六月初二日樓災,《安鄉縣大水》。

岳州府部雜錄

《府志》,《春秋定公四年》,「許遷於容城。」任公輔、酈道元皆 以為華容縣。《岳陽風土記》又謂「隋改縣名」,以此。羅泌 《路史》遂以為岳之華容,未詳孰是。

《水經》:「江水東至華容縣西,夏水出焉。又東南當華容 縣南,涌水出焉。江水又東,涌水注之。」《山海經注》:「洈水 出南郡東洈山,至華容縣入江。」《注疏》:「華容有夏水,首 出江,尾入沔。蓋此所謂沱也。」又應劭云:「沔水自江別 至南郡華容縣為夏水,過江夏入江。」詳此數處,皆有 華容縣名,而細考水道,又與今之華容略不相涉。古 今沿革不一。亦難以臆斷之耳。

《水經注》韋昭曰:「雲夢澤在華容縣。」按《春秋》魯昭公三 年,鄭伯如楚,子產備田具,以田江南之夢。郭景純言 華容縣東即巴丘湖是也。

《世說·寵禮篇》:顧長康作殷荊州佐,請假還東。爾時例 不給布帆,顧苦求之,乃得發。至破冢,遭風大敗,作牋 與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劉辰翁註云:「破冢,洲名,在華容縣。」

《宋史》:「秦檜惡岳飛,改岳州軍為華容軍。」

《類苑》:往年有人於洞庭湖中得一石刻詩云:「蛟室團 青草,龍堆隱白沙。護江蟠古木,迎棹舞神鴉。破浪南 風正,收帆畏日斜。雲山千萬疊,底處上仙槎。」或持問 諸作者,云:「此老杜詩也。」近有管城士大夫家藏唐本, 題子美一卷,皆子美詩。其中一首云:《惠二還東溪因 至一送》:「惠子白驢瘦,歸溪惟病身。皇天無老眼,空谷 滯斯人。崖蜜松花熟,山杯竹葉春。柴門了無事,黃綺 未稱臣。」今《子美集》中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