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7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卷目錄

 岳州府部彙考四

  岳州府公署考

  岳州府學校考

  岳州府戶口考

  岳州府田賦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卷

岳州府部彙考四

岳州府公署考    府縣衛志合載

本府。巴陵縣附郭。

岳州府治 在巴山西。洪武初創。正統間,知府易善新之。景泰中,何友、成化間吳節、戴濬修之。乙巳,李鏡改徙,增建焉。嘉靖間,韓士英、蕭晚、沈奎、陸垹、金蕃相繼修建。中為正堂,後為後樂堂,前為儀門,又前為郡正門,以及吏廨、榜房、譙樓、郡獄,明末悉毀,至

皇清康熙五年,知府王勤民仍即舊基,修建後衙六。

年,知府蘇之升復建堂署廊廡,規制始備。清軍廳治 在堂左。嘉靖間,知府韓士英改創經歷司左。

理刑廳治 原在堂右,嘉靖間,知府韓士英改創經歷司左。

巡捕廳治 在堂右

經歷司治 在正堂左

照磨司治 在正堂右

察院 在舊府東,前有萬竹亭,蒼翠可觀。布政司 在府東南,新司察院右。

分司 在察院左

荊南道 舊清軍廳 ,嘉靖初改北分司廣豐倉,內戶部分司 在城東七里山,即兌糧所。

上江防兵備道 ,在府署東南。嘉靖七年,兵備僉事陸鉞、知府蕭晚、巴陵知縣朱屏創,今裁。巡視洞庭湖署 ,在治西呂仙亭之右。

司獄司 、稅課司 俱在城陵磯。

廣豐倉 在府署後

遞運所 在城陵磯

陰陽學 、醫學 俱在「土門內。」

僧綱司 在乾明寺

道紀司 在玉清觀

岳州衛署 在府東南,洪武四年設,指揮音亮創。

皇華亭倉 在北門外。明萬曆中,給事姜性疏請青泥灣水次,始建倉貯漕。明末燬,今重建。廣豐倉 在府署後。

新倉 在白馬橋街

郡館二 :一察院前,一城陵磯。

巴陵縣治 在府城南門外。洪武中,知縣郎子文創。成化三年,袁綱重創,為正堂、儀門、戒石亭、承發房、縣庫、架閣庫、左右吏房。又左為知縣廨,右為諸吏廨。獄在儀門之右,前為譙樓,門外左右為「申明」 、「旌善」 二亭。後燬於兵。

皇清康熙初,府署遷歸舊址,即府舊署改為縣治焉。

縣丞治 在縣左

主簿治 在縣右

典史治 在縣右

河泊所六 :曰魚苗洋,縣北五十里,曰「鹿角。」 古塚湖,縣南六十里;楊林竹根潭,縣南;扁山,縣南一十里;蝦鬚池,縣西二十里;大城池,縣西北五十里,今俱燬。

便民倉 舊在土橋沖,明末廢。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縣趙士珩捐俸易「柴家嶺民址。」

《建倉》「今南糧倉。」

預備倉 在縣南儒學前,今廢。

養濟院 舊在塔前市,成化中改遷東門外。《州縣》

臨湘縣治 在城東北隅。後負天螺山,北迤大江,東西接湖,前臨官街,拱以坊表,榜曰:「承流宣化。」 宋淳化五年建,元因之。明洪武三年,知縣李汝霖創後圮。正統、天順、嘉靖間,知縣陳介、李章、尹仲儀相繼增修。知縣張明孺通加繕葺。榜左坊曰「惠養」 ,右坊曰「義使。」 隆慶壬申,賊燬大堂,知縣劉漢東重建。中為甬路,立戒石亭,兩傍夾以廊,東為吏、戶、禮房,西為兵、刑、工房、架閣庫、承發房前為儀門。儀門之東為土地祠,西盡為獄,其外為譙樓,其下纍石為址,中闢正門,門外左右為「申明」 、「旌善」 二亭,堂之右為庫,堂之後為川堂,川堂之後為住宅便堂,右為書房,左為寢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