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昔人幻化知何去?此地空名大小仙。往事荒唐柯夢裏,奇蹤炳煥石岩巔。碧山明月虛長夜,黃鶴高樓鎖暮煙。自是聖功神化盛,朝絃暮酒是年年。

筆架山 在縣南二里,即今縣治對岸。狀如筆架,下如華蓋,秀整可觀。

浮泥山 ,在縣北七十里。崖壁峭絕,有沃壤,土人攀援而上,開畬種粟。

紫雲山 在縣西半里,常有紫氣旋覆其上。上有三井,一清二濁。

移風山 :在治東南七十里。梅山,猺人於此從化,故名。

大峰山 在治北七十里。有七十二峰,周圍百里,下有靈潭。方清詩:「盤踞殊百里,大峰大若許;下有神龍渦,展轉生風雨。七十二攢峰,峰峰欲飛去;山青水不竭,永作豐年瑞。」

辰山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盤踞新寧、益陽,高四十里。上有白雲寺,有田,多產藥材,春夏蟒蛇毒物出沒。邑人張永祥詩:「東坪市上望辰山,暇日登臨絕頂還。四十里高煙霧鎖,幾重深處水雲環。白雲古寺青霄外,仙女高祠白晝閒。芳草夕陽禽鳥落,迥然天上與人間。」

雷公山 ,在縣北十五里。上出雲霧,山頂有石像雷神,故名。下有泉,自樹根盤屈中淙淙而出,甘潔可愛。

丫頭山 在縣北八十里。峰上有岐類丫鬟。方清詩:「坤母當年產阿姑,至今丫髻捲雲梳。冰翁月老頻來問,老女何曾嫁丈夫。」 邑人湛必敬詩曰:「翠鬟雙綰碧于油,獨立東風幾萬秋。新月上時梳掠鬢,彩雲披處錦纏頭。一時麗質無人偶,百世芳名號女流。過客漫勞巫峽念,精靈難作雨雲儔。」

東華山 在治東,對河,為水城關鍵羽翼學宮。天香山 在治西二十里,上有「真武寺。」

福景山 在縣南二十里。

苗竹山 在十一都。廣袤數十里。上有三角湖,每湖水泛溢,能致雲雨。有冬桃灣產冬桃。隆冬實繁,人稱仙果。

香爐山 在縣北一百八十里。頂有一泉,噴湧上出,禱雨多應。

梅子嶺 在縣南六里。山坳石隙有水,寒冽異常,石上有驢蹄跡,又一石橫臥如牛眠。《方清詩》云:「桃林放後沒人牽,飽食溪邊只任眠。安得五丁騎出洞,人間多少未耕田。」

金雞嶺 在縣北七十里。有石如雞。昔永豐倉守者見巨雞食穀,捕至不見,知石為怪,斷其啄而去。

金雞五嶺 亦在縣北七十里。宋主簿艾光祖詩:「金雞五嶺插天涯,步躡丹霄望眼賒。峭壁一溪千百級,炊煙十里兩三家。出林蕙轉香風軟,隔岸桃花暝雨斜。但覺歸途程不遠,那知春色在梨花。」

司徒嶺 去縣東八十里,當寧安衝要。崇岡峭壁,鳥道崎嶇。宋土將王仝駐兵於此,以拒猺寇,戰死,土人立廟祀之。邑人李雍詩:「萬馬任嘶關莫度,一夫當敵勢難開。當年守禦奇男子,猶有餘光照草萊。」

黃羅岩 縣南百里。高十餘丈,四面懸岩壁立,從小徑攀援而上,宋元季世人避兵於此。按黃羅岩前有地,名「塞海潭」 ,水噴湧上出,時類海潮,如潭中有神物,塞其穴則水從山頂溢出,間有魚墜下,巨者數百斤,樵者往往見之,俱無完膚,故名「塞海岩。」 內有石觀音,後人因其像創庵岩上,人跡罕到處,柑樹羅列下垂,或疑仙種實熟時,群猿攀摘,落如墜金,誠勝境也。

白崖 在縣西北二百里。色白如雪,又名「雪崖。」 飛霜岩 在縣東七十里,險峻僅容一人。有扶氏墓。

獅子岩 凡二處,一在十三都,一在十五都,宛若獅樣。在十三都者,下半里許有小塘,水甚鹹不竭,人呼為「鹹水塘。」

試刀岩 在縣北二百里。有石如筍,高二丈,有刀痕。相傳馬伏波平溪蠻試刀於此。

石門岩 即石門寨。兩崖夾溪對峙,旁通一門。鼓神洞 ,在縣南十五里,有小溪一派,逆流入洞。

寒波洞 在縣南二十里。洞中有石如波浪,故名。深黑燎火可入,多石燕。洞口有潭,常騰青煙。潭水通洞中,天旱禱應,則潭水自出。

靈龜洞 :在治東南四十里。一石昂首類龜,一石蜿蜒類蛇。歲旱禱雨,擦背作生,龜氣則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