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今南津城橘洲子戍故郭皆不可攷。然據西對橘洲,疑南津洲即今興馬洲,而橘洲即今莪洲也。諺云「昭潭無底橘洲浮。」 其地故應相連。而《通鑑註》所引《晏公類要》亦謂橘洲在長沙西南四十里,此與鄧《注》甚合。且攷興馬洲是馬殷據長沙日所改名,安知橘洲之不變而為莪也?

錦灣 在縣西南,即陶桓公釣魚潭也。

空冷峽 ,在縣西北六十里。《水經》曰:「驚浪奔雷,濬同三峽。」 《梁書》作「空靈灘。」 杜詩作「空靈岸」 ,土人謂之空洲,洲旁石若懸鐘,故云「空靈。」 《通鑑梁記》作「空雲城」 ,《典略》又作「空零城」 ,皆誤。

昭陵灘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

三門灘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此二灘皆險,水落石出時,往往非土人拽舟不可涉。

鑿石浦 在縣西九十五里。

石潭 在縣西七十里,下深潭有石戶,有龍床。昭潭 在縣東三十里昭山下。碧波澄湛,上搖絕壁,晴光煙靄,一望撩人。《湘中記》云:「周昭王南征,不復沒於此,故名。」 邑人蔡自強詩曰:「欲尋水底昭王事,想有山中望帝知。」 固已疑之。攷楚人膠舟,其在漢、沔之間,李善夷有《責漢水詞》,事甚顯著,不可以誣湘靈也。而《許旌陽傳》又云:「潭故賈玉宅,有蛟為人入室。賈女旌陽誅蛟,使賈徙別所,即日宅沈為潭。」 是潭自誅蛟始邪?按《一統志》云:「山之南有石穴,為蛟匿處。」 《李志》是其說,以闢許傳。余謂穴居山足,至今一望而識潭沈水底,非穴也。況湘何處無潭,潭不足異。惟昭王沒舟事,不可不辯耳。

稠清泉 ,在縣北三十里。旁有碑,鐫「有靈處」 三大字。餘細書剝落莫辨。

碧泉 在縣西南七十里。唐天寶間,石岩中泉忽沸出如拖藍,投物水中皆碧。今泉底有小蓮花,金色奕奕,亦異產也。上有「碧泉書院」 及高竹川生祠。邑人郭金臺《記》。王岱、唐世徵詩。

義泉 ,在縣西一百六十里,地名「井頭」 ,里人趙氏世居於此,頗有古風。

兩頭坪 在縣西南四十里。灌田三千餘畝。義井 在縣南二十里下攝鎮官路之側。有石四方亙其上,鐫「咸淳庚午季冬韋仁甫重修」 十一字於上。泉水清冽,行人利之。

虎穽井 在縣西八十里,中路市虎穽橋畔。相傳崔生所遇,虎化而為婦,藏皮於井而名也。義井 在縣東熙春門內,雖盛旱不竭。何氏割其泉以濟邑人,故曰「義。」

湘陰縣

黃陵山 ,在縣北四十里。大江之濆。上有舜二妃墓,黃水出於山下。酈道元《水經》云:「江有支水曰黃陵,西入於秦。」

汨羅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上有屈原墓,汨羅江出其下。

白霞山 ,在縣南五十里。昔有百歲禪師開岩坐禪,上有百歲岩屋,石井泉百歲不竭。

白鶴山 在縣東五十里。相傳晉陶侃孫陶澹學仙於此,時有二鶴來侶,故名。山下有鴻水洞,自山頂下入於潭,又數十里入湘江。

神鼎山 在縣東六十里。上有古井,陶澹煉藥於此,後有人獲其鼎。宋畢田詩:「深藏寶鼎今方出,合有丹經與世傳。」 一云山頂有石似丹,其後為諲公道場。

玉池山 在縣東六十里。孤峰插天,上有陶澹浴丹池,即玉池也,又名「浴池。」

玉笥山 ,一名石帆山,在縣北七十里屈潭左。屈原既放居於此,而作《九水歌》。隋於此置《玉州經》云:汨水又西逕玉笥山。羅含《湘中記》云:「道士遺言,此福地也。」 一曰地腳山。或謂漢武好仙,於玉笥山頂置降真壇,大設丹竈,道士晝夜祈禱,天感其誠,乃降白玉笥置壇上,武帝遣使取之,置壇側,飄風大震,卷玉笥而去,因此為玉笥山。隋於此置玉州。

磊石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一名萬歲山,一名青龍山,一名五木山。山方尖如五木狀,故俗人借以名之。旁枕青草湖,北接巴陵,下臨湖口。昔軒轅奏樂重湖之上,釋子因遺址造小招提,名曰「龍壽。」 後建洞庭廟,又立磊石驛。

青山 在縣南三十里,高五里,即仙壇嶺,山色比諸峰特秀。南有湖鼻岩、龍潭上有霞峰臺,皆禱雨之處。

智原山 ,在縣東九十里。古李雲「慈惠大仙修道處。」

女洲山 在縣南三里。頂銳而方,又名「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