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置官屬。長興元年,希聲立,三年希範立,天福十二年希廣立。五代後梁以攸隸潭州。後晉以茶陵隸潭州。後漢析長沙置新喜,今長沙寧鄉地,以攸隸衡州。乾祐三年,馬希萼陷潭州,據之,復引蠻獠為援,據今安化為彝峒。周廣順元年,後唐邊鎬入長沙,馬氏絕。二年,劉言據潭州。三年,王進逵據潭州。顯德三年,周行「逢據潭州。宋建隆三年,張文表襲潭州,據之。乾德元年,宋克潭州,置防禦使,罷新喜,置常豐。」 開寶間,廢常豐入長沙,以茶陵隸衡州,以益陽隸鼎州。今常德府,尋復隸潭州。又析長沙六鄉置寧鄉於新康之玉潭鎮,即今縣南門外。端拱元年,仍置武安軍節度使。淳化四年,以衡州之衡山、岳州之湘陰來屬。至道三年,以潭州屬荊湖南路。領十縣:長沙、攸縣、醴陵、益陽、瀏陽、衡山、湘陰、湘鄉、湘潭、寧鄉。先是,漢陽人扶氏匿益陽梅山,依甲首頓氏為酋長。太平興國六年,命翟守素發兵擊之,築五寨。雍熙二年,招蠻人隸於益陽,名「密莊。」 至熙寧五年,章惇經制梅山,用湖南轉運使葉燦議,招諭猺獠,東析「寧鄉、南湘鄉、西邵陵、北益陽四縣地,置安化縣。元符元年析長沙五鄉、湘潭二鄉置善化縣。」 據《省志》,《皇明清類書》皆云「元符元年府。」 舊志載開寶楊孝廉《補遺》又云:「宋以前屬長沙。朱張講學嶽麓,郡人為善向化,元符九年建。」 考元符止三年,朱子生建炎,張子生紹興,去元符八十年,合以元符元年為是。建炎四年,金人屠潭州而去。紹興改茶陵為軍。嘉定析茶陵置酃,罷軍為縣。開慶元年,義古兀良哈台圍潭州。德祐元年,阿里海牙圍潭州。二年,元兵破潭州,守將吳繼明、劉孝忠以城降元。置潭州路。領縣十二:長沙、善化、益陽、瀏陽、茶陵、攸縣、醴陵、寧鄉、安化、湘潭、湘鄉、湘陰。元貞元年,以民至萬戶,改益瀏、醴、茶、攸、湘潭、湘鄉、湘陰八縣為州。天曆改隸天臨路。至正,偽漢將陳友才據潭州,又歐祥據瀏陽、攸縣、茶陵,劉貴清據益陽,易華據湘鄉,民入山寨立長,比眾自保。明太祖以甲辰三月伐漢,陳理降,陳友才以長沙,益陽寨長,王忠信以善化,黃寧以瀏陽,易華以醴陵,王崇德以攸,譚悅道以茶陵,劉玉以湘潭,吳仁宗以湘陰,賀興隆以安化,李祥以寧鄉,咸來歸附。洪武二年改路為潭州府,改前益陽等八州為縣。五年仍改長沙府,隸湖廣布政使司。下湖南道。領縣十二:長沙、善化、湘陰、湘潭、湘鄉、瀏陽、醴陵、寧鄉、益陽、茶陵、攸縣、安化。十年省善化入長沙,十三年復為善化。成化十九年復改茶陵為州。崇禎六年三月,流寇劫瀏陽,轉醴陵、攸縣。八年,寇劫湘潭,下攝司,轉入湘鄉。十年,湘鄉天王寺寇劫安化,至寧鄉界,破湘潭。十一月十二日,寇船六十餘,擁眾四五千人至府,圍城,焚劫一空,官民登城,用矢石擊之,城保不陷,轉劫醴陵,以入袁州。十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張獻忠陷長沙,據府署,稱「西府」 ,設官分屬,招兵命將。凡四閱月。其在城者,一概被戮,或斫去右手,或割截耳鼻。冬十二月,聞左兵將至,㧞營而去。官兵殺戮,慘倍於寇。

皇清順治四年春。

大師臨長沙,飛檄各屬薙髮設官,不煩一兵不動。

一矢民快

鼎新焉。初仍明制。隸湖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以

沅撫移鎮長沙,分藩於郡。「隸湖南布政使司」 ,領州一,縣十一。

按《通志》:《禹貢》荊州之域,天文翼軫分野,軫旁有小星曰長沙,故以是名其地。商為荊楚,周名長沙。春秋楚黔中地,熊繹封此,曰熊湘。秦置長沙郡。漢復為長沙國,治臨湘。東漢復為長沙郡。三國初屬蜀漢,後屬吳。晉隸荊州。永嘉初,於此置湘州。咸和初,罷湘州,復隸荊州。劉宋復為長沙國,兼置湘州。南齊又改國為郡。隋廢長沙郡,置潭州。大業初,復為長沙郡。唐改置潭州。天寶初,復為長沙郡。中和初,置欽化軍。五代唐為長沙府。宋置武安軍,隸荊湖南路。元至元中,改為潭州。天曆初,改天臨路。明初,改為潭州府。洪武五年,復改長沙府,隸湖廣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

《長沙》縣:附郭。

秦湘縣屬長沙郡。西漢臨湘縣,屬長沙國。東漢縣因之,屬長沙郡。三國因之。晉改縣為州,屬長沙郡。南北朝、宋改為湘州臨湘縣,齊、梁、陳俱因之。隋煬帝改為長沙縣,屬長沙郡。唐、五代、元、明俱因之,屬長沙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