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清漾塔 :在《清漾對案》。

常山縣

漢定陽縣 在定陽鄉,地名「三岡」 ,今遺址尚存。晉信安縣 ,在招賢街下,太康時建。

唐常山縣 在常山鄉內常山之麓,街路猶存「獨往亭 。」 在容車山,宋趙鼎立。

半間亭 在集真觀東。明嘉靖二十一年,縣令程世鵬建。

「武當別境」 亭 在集真觀前。

榷奸亭 在縣東紫港渡口。縣丞張曉建,為盤詰私鹽之所。

義泉亭 在縣西五里蓮塘口。常玉通衢,鑿泉構亭,以濟渴者。

《綠陰亭 》由義泉至此二十里,依樹構亭,以息行道。

《普濟亭 與綠陰亭》相並。構亭施藥,以濟行路之病者。

義井亭 隔普濟亭數步。以上四亭俱道士王明曉募建。

息肩亭 去義井亭五里,邑人詹汝金建。「小憩亭 」 ,去縣三十里,白石鋪。

一飯亭 在縣西四十里。

《草萍亭 》在草萍橋上,常玉之界。

三門嶺亭 在小南門外五里。

三賢堂 在容車山。昔趙鼎、范沖、魏矼寓山下永年寺,後人因立堂奉之,故名。

留春園榭 舊一十餘所,皆在常山縣治後。「超霞臺 」 在金川門山巔,下有範川書院,路南又有「招搖池館。」 皆明隆、萬年間建。

慕仙亭 在縣東城外半里。明萬曆初,徐深建。「及寬」 亭 在縣西五里蓮塘,知縣傅良言建。「棲雲亭 」 在木綿嶺半腰。耆民徐深建。

東深待渡亭 在三里灘隔河。明隆慶元年,陳坦建。

「長春館 」 在大南門內。監生徐書紳建。

尉司 在縣東偏後

臨清堂 在縣東南一十五里。宋趙希錧建,今廢。

開化縣

月波亭 在金錢山北,宋山長江天然建。天然二子俱中神童科,朱子過訪,書「月波亭。」 今不存。翼然亭 不存。

熙春亭 不存

水月亭 在縣東金錢山下。明正德間,宿州知州徐瑲建。後給事徐文博開講於此,扁其堂曰「諫議講堂。」

竹亭 在靈山寺側。明正德間,地勢迫窄,宋淳買地,移亭於西山之麓,時舉會焉。

李公亭 「明正德八年,饒寇犯境,都指揮李隆卻賊超遷民立生祠於北城上,遺址尚存。」 劉公亭 「饒寇亂,邑舊無城,縣令楊燦築土城以禦賊。寇平,僉憲劉秉常與同知伍文定築城衛庇民,立生祠於城南,亭址俱廢。」

縣學七賢堂 ,唐魏謨,宋趙抃、江景房、程俱、鄒補之、趙汝標、魏亨中。元至正十三年,太原趙起巖來尹茲邑。四明程衛適典學事,按《圖志》得此七人,因學東有亭三間,葺以奉祀。今廢。

七虎堂 在縣南三十五里華川黃泥嶺下。宋少卿江緯築堂於此。姪少虞濟漢從學,時踵門至者,如汪藻、程俱、李處權、趙子晝。七人,皆有文行,後擢科顯仕,時人指為「文中虎」 ,遂扁其堂曰「七虎。」

晚香堂 在縣南五十步,邑人徐伯昌所居。伯昌詳究《易》理,性嗜菊,以「晚香」 名其堂。《易》學相傳,聲望茂著。

友山堂

五經堂 在縣西芝田麗澤書院,山長徐唐孫所居。長子希呂,次希古,次明善,次子正、次洪元,各授一經,以文學登第。世號《徐五經》。

褒榮堂 在縣北一里。明正統年間,奉敕為刑部侍郎吳紳建,戶部尚書王直題扁。

桂巖閣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馬溪。五代時,侍御景房卜築於此,居前有山,壁立百仞,中有《秋香一本》。宋隆興間,七世孫侍御溥構閣巖前,子孫登桂籍者幾百人。

高山閣 在縣西臥佛山麓。唐末長史胡億所建。高據四山,為一邑冠。

萃清閣 距縣二十里馬嶺、「金溪」 之水合於此。宋時建。趙抃嘗遊,程俱、江緯俱有題詠,今廢。白蝦池 在縣北金水鄉三十里余仁合家邊。趙清獻鎮蜀時,以白蝦寄余氏,放之池中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