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事達,合為六賢堂。景定甲子,郡守王已以晦庵朱文公、東萊呂成公講道於此,南軒張公與劉穎交游,增入為「三賢祠。」

高齋 在拱辰門外二里,趙清獻公歸建此齋,留《十詠》。

孝弟里 在縣北五里。宋趙抃居此。抃喪繼母,與弟拊廬墓。縣令過,榜其里曰「孝弟。」

濯纓亭 在府城北二里。宋趙抃有詩:「釣臺逸老心非傲,浮石仙人跡尚存。斷岸煙波雙佛寺,隔灘風笛一漁村。」

采月臺 在府城中,宋時築。

「小峨眉峰 在郡治前。唐乾符間,刺史李彀置砦龍山,得石長六尺許,取置文會閣。宋淳化間,郡守慎知禮移置於此,積土為峰,後遂訛傳為郭璞墓。紹聖中,郡守孫賁發之,因得此石,移置堂中。宣和間,郡守高至臨復移歸故處。相傳為峨眉山,正壓郡治,故處此以對之,因名小峨眉。」 明郡守李遂又發去雙石,植遊矚亭之側,有記陸宣公舊宅 ,唐陸贄來衢時,見龜峰之秀,南有爛柯,北有浮石,遂即僑寓於城北,建宅置田千畝。後以德宗召入長安,捨田給大中祥符寺,遂建祠繪像於寺右首。

龜峰堂 「在府治內。」

雙石堂 在府廳左。俱郡守孫賁建。

「獨清堂 」 在《殷浩廟》側。

清陰堂 ,在南禪寺。《記》云:「俱趙清獻舊遊。」 思魯閣 ,在縣東孔氏家廟後,內奉

《孔子及丌官夫人木像》,像長可三尺許,蓋自《端友》。

孔公隨高宗南渡,時抱負以來者,拜謁之下,宛然申申夭夭,有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氣象。郡人士得以歲時瞻仰,亦有生之大幸也。來月亭 在郡圃蓮池,跨橋疊石,築亭其上,榜曰《來月》。

「雪竹軒 」 「在郡齋」 ,今並廢,不可考。

羅星塔 、雞鳴山相對。用巨石盤砌,以扼兩河東駛之勢。明萬曆年間,洪纖若卜築,今廢。鼓樓 ,在府治東一百五十步,高六丈餘,可望十里。

鐘樓 ,在縣東北二百步。規制與鼓樓略同,而砌厚石為基,更為堅固。

天王塔 ,在朝京門內天王寺。明崇禎間,大風吹墮塔頂,上鑄有「梁天監」 年號。

鐵塔 在城西北角上。明萬曆年間,縣尹劉有源建,純鐵鑄為之。或曰:「城西臨大河,歲被洪水,植此以鎮壓蛟龍。」 或曰:「河水東駛,而城外地皆曠衍,無所收束,作此資其控扼,以補形勢之不足。」 二者未知孰是?

雞鳴山塔 :在城東十里。

黃甲山塔 :在城東二十里。兵道曹棟守韓邦憲建。

杜澤新塔 :在縣北五十里杜澤。

龍游縣

姑蔑城 在縠溪之南。《左傳》魯哀公十三年,越伐吳,吳王孫彌庸自泓上觀之,見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 時彌庸父為越所獲,故姑蔑人得其旗。杜預注:姑蔑,越地,在太末縣,即今縣治也。縠水亭 在縣北縠溪山下。

石鼓 在九里橋葉公宅外。余端禮幼從公學,一日赴學,早門未啟,端禮假寢鼓上。葉公夜夢黑龍蟠鼓,起視之,端禮睡焉。以女字之,後封郇國夫人。

徐伯珍居 在縣東五十里九岩山之北。廢豐安縣 ,按《通志》在龍游縣境,孫吳置縣,隋省。

唐盈川廢城 在城西三十里盈川上。城址猶存。有祠祀唐盈川令楊炯。

唐白石縣址 在縣南三十五里白石山麓。漢龍丘萇宅 在九峰山。

唐《東海子》徐安貞宅 在九峰山下,有「安貞書堂、九峰書院。」

《有斐亭 》在館驛後。

《偶然亭 》在靈耀寺前。

姑蔑故宮 ,今為「靈耀寺。」

御書閣 「在學宮內。」

敕書樓 在縣治前

「平易堂 」 在縣堂後。

政和堂 「在主簿廳後。」

「懷賢堂 」 在龍丘祠。

「兩間堂 」 在文昌橋西。

飛虹閣 在兩間堂側

常平倉 宋為「省倉」 ,在縣北。紹興三十五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