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八絲八忽六微,八塵四渺。

共實徵米二石四斗九升五合八勺二抄六圭九粟九粒八黍。

原額、湖二頃七十七畝二分五釐三毫。

康熙二十年分見在湖額同上。

共實徵:銀一兩七錢四分九釐六毫九絲二忽三微。

共實徵米一升五合七勺五抄二撮七圭六粟。原額民人帶種屯田六十七頃一十二畝三分九釐四毫四絲五忽。

康熙二十年分見在屯田額《同上》。

共實徵:銀三十八兩四錢二分九釐一毫二絲五忽。

共實徵米一千五十七石三斗三升七合。原額民人帶種屯地四十三頃一十畝五釐一毫。

康熙二十年分,見在屯地額同上。

共實徵:銀二十四兩六錢七分五釐四毫七絲五忽。

共實徵米六百七十八石九斗一升九合七勺。原額桑柘木六萬八千九十九株

康熙二十年分「見在《桑柘木》」 ,額同上。

共實徵銀一百二十九兩三錢八分八釐一毫,共實徵米一石二斗五合二勺五抄二撮三圭。原額戶口人丁一十萬一千五百七丁口。康熙二十年分見在戶口人丁額同上。

共實徵:銀一萬九千八十二兩六錢二分七釐八毫。

以上田地、山塘、湖桑、柘木、人丁等項,應共徵銀一十六萬八千七百八十六兩一錢三分九釐一毫八絲八忽七微三塵八渺。

加收《零積》餘米,改徵銀八兩一錢五分四釐三毫五絲二微五渺六漠。

《蠟茶折色加價》銀三十五兩八錢八分五釐六毫七絲一微六塵五渺。

共該徵銀四十四兩四分三絲三微七塵六漠。又加外賦不入地丁科徵銀八百六十四兩八錢五分四釐六毫二絲二忽三微三塵七渺二漠。

以上地丁併外賦等項,通共實徵銀一十六萬九千六百九十五兩三分三釐八毫三絲一忽四微四塵五渺八漠。

通共應徵米三千二百八十石一升一合五抄二圭五粒六黍。

除收零積餘米八石一斗五升四合三勺五抄三圭五粒六黍。

共該徵米三千二百七十一石八斗五升六合六勺九抄九撮九圭。

加嚴州所屯糧抵兌月糧米二千二石。

以上地丁併屯糧,通共實徵米五千二百七十三石八斗五升六合六勺九抄九撮九圭。遇閏地丁加閏,實徵銀二千八百四十九兩八錢七分七釐二毫五絲八忽六微八纖二沙五塵三埃一渺二漠。

外賦不入地丁加閏,實徵銀一十五兩八錢三分六釐九絲三忽五微二纖九沙二塵五埃六渺八漠。

《地丁》加閏實徵米二百九十四石八斗

嚴州府風俗考        通志

本府

《通志》:「其地多山谷,民貧而嗇。」

《圖經》云:「山高水深,人性貞介。」

郡志多文學之士

《寰宇記》:俗號輯睦,可以無事治,不可以多事理。舊志:君子好禮,小人勤生。男女有正性而無淫行,蠶桑是務。更蒸茶割漆,以要貿易之利。建德縣。

《一統志》:「人和俗阜。」

淳安縣

《前志》云:「淳環萬山以為邑,地大而民眾,訟煩而賦廣,然土磽產薄,民貧俗愿,鎮之以無事,則易治也。」

《郡志》人物:杉彬代有其人。唐皇甫湜、宋錢時、方逢辰、明商輅皆以文行取重一時,由是人文興起。

姚鳴鸞云:「邑名淳安,其遺風非無存者,顧頑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