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0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境內有宜治者三:間歲貢士,群試且萬人,於浮屠宮 中草舍託處,一宜治兵,與民雜居,頡頏市人間,要束 不行,而鬥訟多,二宜治州。城外南達瑞安,有塘百里 所,不知起何時,而歲積壞,傾者為嵌,陷者為匯,遇時 潦,咫尺不得進,往往溺死,自閩山至于吳、會,去來者」 病之。三宜治而歷年久,更太守幾人?皆畏其役,不敢 議,議輒弗就。雖僅就,亦苟簡復廢者何哉?吳興沈公 治郡之明年,謂賓佐曰:「上方朝德壽宮為壽,加意宇 內,詔減算錢之半,吾屬備數奉詔,何以仰稱?而適無 一事可以宣勞效能廣上意者。惟是郡之百廢,終將 累民,吾幸逢年,帑有幣餘,而嗇其藏失今勿圖,以煩 後來,將安取此也?」于是作貢院,于是作五營。蓋晚而 有以塘事告者。公與通判率兩邑大夫,即里居謀曰: 「役復有大於此者乎?奈何使吾民錙聚銖斂,竊自支 補,甲前而乙卻也。苟無愆時,工勿問庸幾何;苟無乏 事,石勿問價幾何,輿匠肯來,市無強賈。」自冬十月至 今三月而塘成。凡是役,邦人亟請於州,部使者前太 守李公以錢三百萬,提舉勾公岳公繼以米四百斛, 倡民興之,「民亦輸錢,累至四百三十二萬。起淳熙十 有一年,而事不集。今糜一千一百萬,而弛民錢六百 五十餘萬不取。」邦人以是役為宜,而屬予焉。以予所 聞於公者如此,況州縣官數易事彌廢,熙寧考課又 削,橋道勿擬。世相蒙習,以偷為得。間有興作,則議者 顧曰:「是希進務以出名跡」,則又曰:「是一切厲民為美 觀爾。」則又曰:「彼將以為利。」長吏雖欲自信,而不得騁。 公以法從舊人起家為郡,且復用矣。向使過計收聲 養尊,安用事事而獨意鄉,不撓愈勇,以今較昔,難易 淹速,是皆宜書。然公他所為,便民雖多,而其大者在 石塘,水行御艫,陸行躡踵,更相和歌,不爭以賀。夾河 老翁有年七八十者,攜持小兒嬉戲於其上,不謂繼 今民免於死,或為詩謠,或香火以祝公,且乞田二頃, 嗣歲積之,蓋欲公德與是塘為無窮云。公名樞,字持 要,前為太子詹事兼吏部侍郎,淳熙十四年三月記。

重修瑞安縣學記       前人

縣學,故有記。政和間,右丞許公景衡記蔡侯景初徙 置學事。紹興十二年,敷文閣待制宋公之才再記「王 侯誾修學,其推本國家長育,與名教之尊,山川風俗 備矣。二公言語,至今為人貴愛,則二侯固與不朽。」劉 侯龜從今更治學,講堂廊廡廚湢皆一新之。講堂絕 巍壯,餘為屋四十楹,几糜錢二十萬,而人不知也。邦 人德侯,屬傅良記之。顧晚出,何敢次二賢之後?況侯 之政,豈必待予文而傳也?蓋聞崇寧之際,天下之學 盛矣,提學有官,瞻學有賦,上之加惠諸生甚隆也。而 有司方以《三經》造士,自《春秋》不得設科,非王氏之說, 皆為大禁。當是時,吾邑已有學,置弟子員如他所,然 三舍之興,無一士能取聲名者。始林石介夫先生不 為新經,以《春秋》教授于鄉。既而許公與沈公躬行、謝 公佃偕同郡諸儒,又嘗越數千里外,竊從程、呂二氏, 問學于舉八行也,四方之士有為繆巧應書者,趙公 霑乃逡巡愧謝,不欲充賦,郡太守強勿能起,後生小 子,更益自效烝烝,務自修飭矣。中興新美,學校之化, 嘉惠復古。罷三舍,還之鄉舉,列《春秋》學,使士得各自 致其說而無禁諱。于是聖天子思所以風厲學士,簡 求其人,首得吾許公以參大政,于是婁公寅亮以上 虞丞言事,即日拜御史。他往往由布衣召見。溫為東 南支郡,瑞安又屬邑,而一日以多士名天下,天下引 領慕向之,豈不盛哉!則吾邑之學,視他所為何如也? 而歲「月久,寖趨於廢。以予所逮,聞,《五經》各有師,弟子 非其經,師不輒授人,弟子亦不輒詣他經。」師受業,歲 時會于學,少者拜長者,長者平立過市,必冠帶飲酒, 不踰三行。一人有過,眾人切嗟言之,蓋遺俗然也,而 今亦少異矣。劉侯公,非先生曾孫也,以家學為縣,識 所先後,又常常樂道吾士風之美。去之日,待士如始 至也。以所藏《春秋權衡》《意林》《說例》、傳鋟之學,歸,負租 訪閒田,將以追舊學之蹟。侯之望人厚人,亦宜不自 薄。予故誦舊聞,表見吾邑學者本末如此,以勸後人。 餘已見前記者,則不著。

重修沙塘斗門記       徐誼

平陽、瑞安治,相望三十里。其三鄉「西南負山,東北濱 海,為田四十萬畝,上蓄流泉,下捍潮鹵。有沙塘為之 城壘,瀦其不足,洩其有餘;有斗門為之襟喉。先是,村 落各為埭以瀦洩,水澇時至,莫肯先決。蓄害既成,互 相襲奪,以便己私,乃競爭鬥訟,而理築之工又廢,田 寖磽确,而俗益訛。紹興中,故太常博士吳蘊古念之」, 始創意為斗門,未幾為水所壞。乃用巨「木交錯若重 屋者,凡七間,周以厚板,櫃土其內,用以壅截河流,連 絡塘岸。虛其中三間之上層置閘焉。其左右上下,又 沉石攢楗,功不可計,以護土力,以敵水勢」,費累數十 萬,悉出其家。當程其役者,則有藍田范氏。始終營繕, 克贊其成者,公之猶子通直也。然後三鄉之水,盈涸 有則,啟閉以時,田用屢登,俗遂和睦。乾道丙戌,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