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亭曰五噫亭

《借園 祝士瞻守範》,構在靈泉鄉。

貞節堂 縣有杜節婦孫氏者,元迄明兩被旌表,吉水解縉為《記》。

十香亭 馬節婦許氏構斗室於閣,拈香為十祝:一天,二地,三日月水土,四君王,五父母,六舅姑,七八亡夫,九孤兒,十後嗣。因名其居曰「十香亭。」

不二居 許潭,妻祝氏,早寡,曰:「吾不難一死,顧二人在耳。」 敬奉舅姑惟謹,因自題其堂曰「不二居。」 弘治八年被旌。

悟空塔 在安國寺西側。

「智妙閣 」 ,即「大悲閣」 ,在安國寺。

《御書碑 》,今在天王殿。

雙檜軒 在悟空塔前

九蓮池 在正殿後。初異僧卓錫時,陸地生蓮九莖,乃即其地濬為池。歷唐、宋迄明,日久就塞。萬曆間,寺僧重濬,苦未克竟。

問牛軒 在悟空塔前,今廢。

千佛閣 在慶善寺

童兒塔 在西南五里

《半間雲所 》在紫微山廣福寺。

天開圖畫樓 在廣福院西。

《勝功德海 》,宋張即之書。在惠力寺東廡,今不存。

葉茂章畫《龍 》,在惠力壁間,今不存。

迴紋壁 在惠力寺正殿。高三丈,闊四丈,厚尺五,砌法迴紋如織。相傳構殿之始,有圬者操墁受工,群工從之,巧同一手。圬者工竣去,群工欲更為之,則茫然失其就理。千年以來,殿已數建,此壁嶷然不動,故殿雖當極弊,終無崩落者,人以為「公輸神蹟」 云。

白鶴亭 在紫薇洞左。馬自然羽化,後有白鶴飛還洞口,好事者立亭表之。

遐觀樓 在惠力寺山門外,今廢,惟石經幢尚存。

丹井樓 「在審山丹井前」 ,今廢。

五岳樓 在縣東岳廟

「山間明月樓 」 在審山嶽廟後。

智標塔 在審山觀海峰。

惟尚塔 ,在雪峰壽聖禪師院。

「般若臺 」 在黃灣,真如寺最上層。

學古堂 「在丞廨」 ,今廢。

晞梅堂 「宋尉廳」 ,今廢。

百尺樓 越王起百尺樓於浦上望海,因名其浦曰「百尺浦」 ,今廢。

磨劍石 審山之巔。相傳秦王淬劍於此,鍔痕猶存。旁有小石,潭水甚冽。

「塔影」 河 崇惠寺後,凡塔影著水皆倒,此獨直立。審山塔影有三:一在施帶,一在南湖,崇惠其一也。

「干寶故居 」 ,菩提山麓,「真如寺」 即其故址。「葛洪《煉丹井 》。」 《紫微山》。

褚無量故宅 ,在臨平湖之隩,褚公嘗讀書中沚,今稱褚公讀書堆。《唐書》載湖中龍鬥,傾里就觀。無量時年十三,讀書晏然不動。宋吳淑《龍賦》云:「見臨平而無量靡觀。」 正用此事。

顧況《讀書臺 》《審山下》。

泗水亭 在洛塘,許睢陽讀書處。唐乾元初,公子攻建廟於亭,即故廟也。有銀杏樹,枝俱向西北,相傳伐之出血,鋸縫復合。

納雲軒 在西郭,接待寺後。

葛仙翁六竈 ,在縣東北一十六里,今不存。馬仙人石井 ,在縣西一十二里。

「怪石 」 ,在真如寺東。

望夫石 在廟山

錢王箭石 ,在縣西四十里土穀祠。是石出土二尺,方廣二尺,世傳「錢王箭石。」

喝喦石 審山缽盂頂下。

鬥雞石 :審山貝《清江記》:「兩石對峙,儼如老距當場。」

擣衣石 ,在惠力寺,晉張尚書家故物。後捨宅為寺,石遂為彌勒佛座。

盤陀石 《舊志》作「盤跎」 ,在紫薇峰後。勢若盤陀,盤旋而上,頂平,可坐二十人。其著土處如蓮花莖。

「放生池 」 在安國寺南。

靈龜池 ,在審山,池通泉脈,旱潦不盈不涸。錢王磨劍池 ,在審山。

白洋池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划船漾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里人以清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