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秀西湖志》曰:「宋楊太后宅。」

柏堂 宋僧志銓建,在孤山。陳文帝天嘉二年,有人植兩柏於孤山寺中,至宋時猶存,號「陳朝」

《柏志》
銓作堂其側曰柏堂後一柏為人所薪一

「柏枯堅如金石」 ,愈於未枯者。

宋高宗禁酒牌 高宗入山村酒肆,喜其供奉精潔,御書界牌以賜,曰:「不為酒稅處。」 後為「陶家廂。」 理宗時,有陶隱士隱此,水竹田桑,夫耕婦織,有栗里之風,皆山川幽寂處。

「張伯雨故居 」 ,即馬塍廟。

西溪輦道 歷方井、法華、秦亭,幾十有八里,為南宋車駕入禹航洞霄宮輦道。道多梅竹,曰「西溪梅竹。」

雲洞園 宋楊和王別業,直抵北闕,最為深廣。培土為洞,屈曲通行,圖畫雲氣,崇山峻嶺,雕刻天然,青石為坡,不斲磩齒。春時令人歌舞為戲,得上坡者受賞。園據湖唇戶牖,花木蟠鬱麗雅。盛時凡用園丁四十餘人,監園使臣二人。三橋柳 垂柳萬株,陰夾兩岸,披拂行人遊騎,最為妖冶。三橋民居臨水,亦稱「花市。」

留下 沿西溪十八里。地形爽塏。宋南渡,將築行宮於此,後定於鳳凰山。詔曰:「西溪且留下」 ,故名。

後樂園 即集芳園故址。宋淳祐間,理宗賜賈似道。按《縣志》,內有《西湖一曲奇勳》,理宗御書「秋壑遂初客堂」 ,度宗御書「初陽精舍」 、「警室熙然臺。」 「無邊風月見天地心。琳琅。步歸舟。」 甘露井瓊花園 揚州后土祠瓊花天下無二本,絕《類聚》:八仙色微黃而有香。宋仁宗慶曆中,嘗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載還祠中,敷榮如故。淳熙中,壽王亦嘗移植南內,逾年憔悴無花,仍送還之。其後宦者陳源命園丁取孫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則大減矣。園後改為「瓊花院」 ,祠土地神在今褚家塘張御史巷。今褚家堂「助聖廟」 ,即宋之瓊花園也。

吳越國宮室 隋時置杭州,其州治從武陵山移柳浦西依山築城,即鳳凰山右是也。唐光化三年,吳越王鏐即以州治擴而大之,依山阜以為宮室,名曰「鎮海軍使院。」 後梁龍德二年,建元帥府,後始建國,儀衛名稱多如天子制,謂所居曰「宮殿」 ,府署曰「朝廷」 ,而吳越國號,亦間稱「義忠國。」

義和院 天福十二年十二月,胡進思率內牙親兵,戎服入見《忠遜王》,叱之不退,猝愕入義和院。進思鎖其門,遂迎弘俶立焉。

宋行在宮闕 。初,錢氏納土,宋改吳越國西府為杭州,國治為州治。州治南有鳳凰門,趙清獻公抃守杭,有「老來重守鳳凰門」 詩句。其右山巔石筍林立,甚奇異,又有怪石排立,如從衛拱立狀,武肅王曾名為「排衙石」 ,刻詩石上。建炎三年二月壬戌,高宗車駕自揚州幸杭州。四年七月,陞杭州為臨安府。八年二月,詔以州治為行宮。紹興元年十一月,命守臣徐康國營建宮殿,復展大之。按徐始豐《宋行宮考》以今地証之,南自勝果入路,北則入城,環至德侔、天地牌坊,東沿河,西至山岡,自地至山,隨其上下,以為宮殿也。南麗正門 ,《武陵舊事》云:「郊日自嘉會門至麗正門,計九里三百二十步,皆以潮沙填築,其平如席。」 又云:「肆赦日,駕自文德殿詣麗正門御樓北和寧門 ,門外各有百官待漏院。」 《古杭夢遊錄》云:「自大內和寧門外新路,南北寶玉珍異及花果時新,海鮮野味奇器,都下所無者,悉集於此。」 《武陵舊事》云:「公主下降日,駙馬服玉帶,乘馬至和寧門,易冕服。」

東東華門 ,《武林舊事》云:「公主下降,先擇日宣召駙馬至東華門,引見便殿。」

西、西華門 《咸淳府志》惟有南、北、東三門,今據《武陵舊事》增入。

南宮門 在麗正門內

北宮門 :在和寧門內。

外宮門 自南宮門進垂楊夾道,至外宮門。內宮門 在外宮門內。

含和門  。貽謨門 。上二門、係天章閣。苑東門  。苑西門  。會通門。

宣德門 ,《武林舊事》云:「元夕,宣德門梅堂、三間臺等處,臨時取旨起立。鰲山,燈品極多。」

「上閣門  」 ,《玉華》閣門 隔門。

斜門   關門   ,南水門。

東水門

文德殿 :紹興十二年建,六參官起居及百官聽宣布,謂之「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