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此頹波焉

觀《既醉》之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言其相莊以道,相輔以仁也。若夫謔浪笑傲,拳勇相加,則是燕朋逆其師,燕僻廢其學,君子譏之矣。又《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近聞社事復興,片言不合,致分門戶,一事相乖,遂成水火。恐甘陵南北部由此而開,俱捐細過,偕之大道,重有望焉。詩言志,歌永言。凡詩之作,皆忠臣孝子勞人思婦之所為也。近日詞學大興,率皆妖艷之什,靡曼之音,以衣冠丈夫而效巾幗之飾,以鬚眉男子而修粉黛之容,桑間濮上,比于慢矣。至淫詞麗曲,繪像成書,以蕩人心而戕人性,尤罪之大者。凡百君子,慎而戒之。

杭民半多商賈,耳目侈聲色之好,口腹恣芻豢之味,峻宇雕牆,履絲曳縞,冠婚喪祭,宴飲酬酢,無不踵事增華。雖素封之家,不出數年,立見蕭索。總由屋多田少,根本不固所致也。若末作之人,負販之流,百結藍縷,饔飧不繼者,何可勝數?庶而加富,為民牧者所當熟籌也。

《海寧縣志》

《周禮·職方東南》曰:「揚州,其民二男五女,其穀宜稻。」

《漢書》:「漢興,高祖王兄子濞于吳,招致天下之喜遊子弟,枚乘、鄒陽、嚴夫子之徒,興于文、景之際。而吳有嚴助、朱買臣,貴顯,文辭並發。故世傳吳俗巧而少信。」

《餘杭縣志》

明沈慶《學記》:「餘杭絃誦首善,距今二百年餘,文風益振,人才益盛,豈非山川秀氣之所鍾耶。」 王琪《學記》:「苕固材藪,鄒文敏康靖而後,蟬聯簪組,代不乏人。」

俗近還淳,富室子弟,循循雅飭,「崇樸素而去浮華,遠詐偽而近禮義,凡百差役,樂於趨事。士大夫能以禮義自防,婚嫁喪葬,一從簡約。擅科第登顯位者,皆崇尚名節,代不乏人。」

《昌化縣志》

《古志》曰:「民淳訟簡,聲教漸被。」

陳居仁《儒學記》曰:「僻在巖谷,務本力田,雖少讀書,可驅而之善。」

錢中丞《譙樓記》曰:「恆事耕作樵採,以衣食其力,嬉嬉于于,少鬥爭訟訐。」

傅給事《東坡亭記》曰:「聲華文物,日開日增。」 宋耐得翁《古杭夢遊錄》:「自大內和寧門外新路,南北寶玉珍異及花果時新、海鮮野味奇器,天下所無者,悉集于此。以至朝天門、清河坊、中瓦洋壩頭官巷口,相心、眾安橋,食物店鋪,人煙浩攘。其夜市除大內前後諸處亦然,惟中瓦前最勝,撲賣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與日間」 無異。其餘坊巷、市井、買賣榷關、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如遇元宵尤盛。排門私貨,民居作肆,觀玩鱗次不可勝紀。

市肆謂之行者,因官科索而得此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為行。雖醫卜亦有職業剋擇之差,占則與市肆當行,固也。內亦有不當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飯行是也。又有名為園者,如城南之花園、泥路之青果園、江下之養魚園、後市街之柑園是也。其他工技之人或為作,如名篦刀作、腰帶作、金銀鍍作、「鈒作」 是也。酒肆店、宅子酒店、花園酒店、直賣店、散酒店、庵羅酒店,除官庫子、腳店之外,其餘皆謂之呴戶,有茶飯包子店。所云「庵酒店」 者,謂娼妓內可以就觀,而于酒閣暗藏臥床也。門前懸紅子燈,上不以暗雨,必用箬㔶蓋之為記認。其他大酒店娼妓,只伴坐客而已。欲買歡,則多往其居大茶坊張掛名人書畫,在京師只熟食店掛畫,所以消遣久時也。今茶坊皆然。人情茶坊,本作「大茶坊」 為正,但將此為由,多下茶錢也。又有一等專是娼妓父兄打聚處,又有一等專是諸行借工買伎,人會聚打老處,謂之「市頭水茶坊。」 乃娼家聊設桌凳,以茶為由,後生輩甘于戲錢,謂之「乾茶錢。」 官府貴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業,故筵席排當,凡事整齊,都下街市亦有之。常時人戶,每遇禮席,以錢倩之,皆可辦也。四司者,帳設司、庖廚司、茶酒司、臺盤司也。六局者,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𡱈也。凡四司六局,人祇應慣熟,便省賓主一半力。今時雖無此名,而禮筵率有包辦,咄嗟而集。他如珠冠,禮衣、方巾花扇,綵轎、盒擔帷幕,吉凶器具,皆有置賃者,猶行都之遺風也。

瓦者,野人戶易歆之意也。《散樂傳》樂坊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