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士出為浙江巡撫,有惠政。後晉福建總督。死耿逆之難,巡撫趙士麟批準歲給錢塘學租銀八兩,以備祭祀之用。

表忠觀 在府城湧金門外。祀吳越武肅王錢鏐、鏐子文穆王元瓘、瓘子忠獻王弘佐、忠遜王弘倧、忠懿王弘俶。宋時在觀龍山。熙寧十年,知杭州趙抃請於朝,建元時毀於兵。明嘉靖三十九年,總督都御史胡宗憲、巡按御史周時盛洎藩臬諸司,以靈芝寺改建寺,蓋王故苑也。仍舊額曰「表忠」 ,春秋縣令祭之。

海寧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南二百步。明成化十三年,海患坍圮。十五年重建,去城八十步。正德三年,知縣丁儀建屋築垣。嘉靖十年,知縣胡堯時修飾壇宇,制度高廣,與社稷壇同。

社稷壇 在城北白馬廟後,莫詳所始。宋政和間,令歐陽珣即其舊而新之。元至正三年,建於州北一里。大德五年,議置西南郊,如制更立木主。明洪武十一年,改建縣西北三里。正德三年,知縣丁儀復改建今處,增置宰牲齋宿等舍。邑厲壇 在拱辰門外,去縣二百六十步,周十丈,繚垣築壇,置庖舍三楹。

鄉厲壇 每里立一所

里社壇 每里立壇,與鄉厲並。

城隍廟 在縣北二百六十步。城隍之名,古不經見。惟唐李陽冰有《當塗縣城隍廟記》,則在唐已有之矣。宋《圖經考異》:「神邑人稱為永固王。」 《臨安志》:「本府城隍,舊號永固廟。據此則通言一府矣。紹興三十年,加封保順通惠侯。邑人稱王,恐非是。」 則是宋而城隍著於祀典矣。明高祖封天下府城隍監察司民威靈公,縣城「隍監察司、民顯佑伯。」 越三年,詔革封號,用木主,止稱「城隍之神。」

旗纛廟 在縣所廨後,明洪武二十五年建,後改壇。周垣二十六丈,壇方廣四丈七尺,高丈八尺。

許公廟 在縣西一百三十步。宋雍熙間建,天聖、淳熙間重修,專祀睢陽太守遠,後增祀張中丞巡。宋紹興八年,知縣胡兟與邑人禮部侍郎張九成請於朝,增祀南霽雲、雷萬春、姚誾,詔許之。明洪武四年,以海寧許公生地,宜獨祀公,歲以十月、十六公死之日祭。正德十六年,增春祭。三皇廟 在縣西北二百三十步。宋始立廟,明洪武間廢。按「三皇廟」 ,杭郡縣共有八處。

禹秦二皇廟 在硤石。宋仁宗嘉祐四年,贊寧大師撰《記》,有曰:「封岱宗而禪會稽,就茲稅輦,祀蓬萊而禳王氣。於此舍杭」 ,以其疏鑿山川,翕張鬼物,故立禹秦之祠禦焉。

陸司空廟 在縣東四十八里,祀陸遜。遜嘗以屯田都尉領邑事,有惠於民,故立祠祀焉。福濟廟 在縣東八十二里金牛山下,祀唐蘇、皋二將軍。相傳二將軍逐黃巢至此,不獲,遂死之,因立廟。宋高宗有祝文。按舊《圖經》云:山下有皋《小郎碑》,紹興初碑尚存,已不知何代人。而高宗祝文有云:「義氣同稟,緣逐金牛。牛沒尾」 掉,空回可羞。拔劍自刎,殊無怨尤,則又與《圖經》異矣。白馬神廟 在縣北二里。劉拱《記》曰:郭北大廟有白馬神,最顯。去冬有殺人而亡者,捕未得。既夕,宿庵東苑,夢神告曰:「『旦且獲』。既而果然。」 崇祐廟 俗云烏龍王廟,在縣東八十二里金牛山下。宋紹興十一年,以禱雨驗賜額。

朝宗王廟 在縣西七十里。宋高宗賜祝文。朱將軍廟 在縣東三十六里黃岡,祀邑人朱彝。《邑志》曰:「朱將軍廟有二,一在黃岡,一在袁花東。彝能拔牛尾倒行。宋治平初,溺海為神,著靈應。寶祐三年十月,敕封佑靈將軍。元大德二年,以捍海立廟黃岡西,進封護國弘祐公。其廟在袁花東北者,後羽流增飾仙真,俗因呼」 為「天仙府。」

鎮海廟 距南城百步,負郭面塘內,祀捍海諸神。明崇禎戊辰海決,潮水高丈餘,廟內獨不入,人咸異之。

伍公廟 元成宗大德三年,以海患,加封吳大夫伍員曰「忠孝威惠顯聖王。」 先是,祠圮,後重建。背海寧南城,在捍海塘之陽。

胡令公廟 在長安鎮,祀唐胡暹。

英濟侯廟 俗稱捍沙王廟,在縣東三十里。相傳蕭山布衣張某溺海為神。或曰:張夏於宋景祐中為司封郎中,受命築堤捍江,人賴以安,為之立祠。大觀二年,封濟安公。

蘇驃騎廟 在縣東南四十里。祀晉驃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