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5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廡後尹袁韶徙建廢花塢。元廉訪使徐琰祀於西湖書院。明天順間,知府胡濬復建今處。成化十年,大加修飾。正德元年,知府楊孟瑛祀李鄴侯,再易今祠,祀以《春秋》。

張烈文侯祠 :在府城東《山衖》口張憲墓所以祀憲也。憲以景定二年封侯爵。明正德十五年,鎮巡藩臬諸司始建祠以祀。

翊忠祠 :在府城忠烈祠神宇之西,祀宋施全、劉允升。全,宋殿司小校也,憤檜,手刺之不遂,磔於市。允升,建州布衣也。聞岳武穆被逮,詣闕上書訟其冤。檜大怒,下棘寺論死。邦人因並祀之。每祭武穆王畢致祭。

忠節祠 在府城,今按察司署內左偏,祀明浙江肅政按察司王良。正德十三年,按察使梁材以舊水監亭改建。

同仁祠 在府城武林坊,祀明巡撫江南都御史,諡「忠烈」 餘姚孫燧,兵部尚書,諡「端敏」 ;前江西按察副使仁和胡世寧;新建伯巡撫江西都御史,諡「文成」 餘姚王守仁,歲以六月十四日祭。揚清祠 在府城忠清里,改凝真觀為之。祀明四川按察僉事王琦、刑部郎中項麒,皆里人也。正德十六年,巡按御史唐鳳儀始附祀於褚僕射祠,改祠曰「忠清。」 嘉靖二十年,知府陳仕賢別建一祠,隘陋不稱。二十三年,提學副使孔天尹、知府陳一貫改祀今祠,春秋致祭,一貫為《記》。二十七年燬。二十九年,知府孫孟重建。

報功祠 在府城忠慶巷內,改百法寺廢址為之。祀明總督尚書胡宗憲。初,嘉靖間,士民始建於吳山之巔。隆慶三年,巡撫都御史谷中虛改建今處。萬曆四年,巡撫都御史謝鵬舉、徐栻先後增修。歲春秋致祭,鵬舉為《記》。

旌德祠 在府城保安坊,即旌德觀。

宋通問副使朱公祠 在府城九里。松公名弁,文公從祖。宋紹興間使金,見執,為文哭徽宗,有「嘆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 之句。祀典久廢。

皇清知府馬如龍詳復之。歲給錢塘縣學租銀五兩。

致祭

忠烈二侯祠 在棗木巷,祀宋烈文侯張憲、繼忠侯岳雲。憲,武穆王部將,驍勇絕倫,常統兵出戰,屢立大功。雲,武穆王子,自幼膂力過人,常持鐵椎,約重八十餘斤,出入行陣,所向風靡。二將素為金所畏,後因秦檜與金連謀,欲殺武穆以及雲憲,誣以謀反,陰害武穆於大理獄,戮雲憲於眾安橋市曹。二將常顯靈於斯地,故里中建祠祀之。至孝宗時,武穆冤白,贈為鄂國武穆王,憲為烈文侯,雲為繼忠侯,改額為「忠烈二侯祠。」 忠義祠 在府城忠慶巷口,祀宋施全祠。始建年月莫考,後燬,明成化十一年重建。

龍王祠 在府城南山風篁嶺龍井之上。宋寧宗封「嘉應靈潤普惠廣澤王。」 今旱,禱雨其處,每有靈應。

黃龍祠 在府城錢塘門外掃帚塢。宋淳祐間建,以禱雨有應,封靈濟侯,賜祠額曰:「護國龍祠。」 元至正末兵燬。明洪武七年夏久旱,監司郡守相率致禱,祠下三日而雨。是冬命通判王佐即舊址建祠,題今額。

嚴指揮祠 在府城最樂坊,祀明嚴德。德字君輔,當塗采石人。少驍勇,善騎射,年二十為小校,隨征「平江浙有功,陞指揮同知,守禦杭州。洪武元年,統軍取台州,力戰死。追贈驃騎上將軍、副大都督府事、上護軍、天水郡公。」

憐忠祠 在府城太平坊南新街。

發祥祠 在府城南屏山西麓。祀明昌化伯卲林,以誕生孝惠太皇太后也。先是,林卒時權厝北山青芝塢。嘉靖十八年,林孫錦衣衛指揮輔請於朝。詔守臣擇今地遣官營葬,為之建祠墓下,給公祀田八頃,賜金額。

勳賢祠 舊名天真精舍,在府城天龍寺之左,祀明王文成守仁。嘉靖九年,門人薛侃等建。萬曆初,燬天下書院,佃為民業。十二年,都御史蕭廩奏復之,賜額曰「勳賢。」 春秋致祭,以徐愛、冀元亨、薛侃、鄒守益、歐陽德、王艮、王臣、劉魁、錢德洪、王畿、蕭廩、陳善配享。祠前有宋籍田太極亭。先是,廩騁、陳善主教,修復祠宇,鳩置祀田,纂刻《祠志》。久之,權歸學職,漸至蠹食,祠亦傾圮。萬曆中,錢塘知縣聶心湯重建太極亭,補刻《陽明全書》,清理租稅歸縣。祭祀之外,餘羨以供諸生講學之費。永為定規。

陸宣公祠 在府城孤山之陽,祀唐宣公陸贄。按《錢塘志》本明中書舍人洪澄別墅,疏泉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