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午薨子應襲封

《永新縣侯 》直,宗室豫章王綜子。《普通》六年封,後免。

「高昌縣侯 羊侃」 ,宗室。中大通三年封。

《安城郡王 》王琳,《中大通》三年封。

巴丘縣侯 程靈洗,元帝時封。

遂興侯 詳,宗室。永定二年,以從武帝建節之功封。天嘉五年,討周迪,敗死之。子正理嗣。吉陽縣侯 。諠,武帝從子。永定中封。

《廬陵郡王 伯仁》,《文帝子》。天嘉六年封,禎明二年卒。

東昌侯 《毛喜》,《太建》元年封。喜卒,子處沖嗣。高昌縣侯 《樊敬》,《太建》中封。

《安復縣》侯 任忠,汝陰人。太建五年封。後隨渡江,忠遂降。

《永新縣侯 陳君範》,太建中封。

安成王 筠,皇孫。開皇十六年封。後為煬帝所殺。

安成侯 譙《德衛》,開皇中封。

廬陵郡公 、秦行師,武后封。

吉安府公署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廬陵縣附郭。

府治 。唐永淳初,由吉陽徙治今所,其規制莫可考。元和元年,張弘靖來刺吉州,始因故址葺其壞陋,頗極宏壯,皇甫湜作文記之。元監郡納速兒丁以其卑下,崇署基三尺,重為繕治。形家言:「府治外隆中窪,形若仰盂,而風氣完聚,崇之弗吉。」 明知府莫己知平其浮壤如故。有顏六奇記。成化初,知府許聰濬府治之庭池,發土得二劍,蓋昔異人瘞之以禳午水之激射者。許,尋坐事而殞,眾謂劍不宜去,乃復瘞。弘治癸亥,知府張淳重修,有尹直《記》。其制:大門之內為儀門,儀門之內為蒞事堂,堂東西翼以居吏胥諸房。科後為後堂,東西為致齋退省所。後堂後為知府廨左右宅。

皇清康熙七年,知府郭景昌重修。

經歷司 在堂東

照磨所 在堂西

察院 舊在府治右,後改廬陵縣學於「白鷺書院」 ,即以舊學為之。

布政分司 湖西道 :俱在府治右。

吉安守禦千戶所 在府治後,即宋丞相周益公故居。

司獄司 在府治西南

稅課司 今廢

陰陽學 在大門東

醫學 在大門西

僧綱司 在金牛寺

道紀司 在元妙觀

大有倉 在府東北

軍儲倉 在「大有倉」 右。

便民倉 在府城南

養濟院 在城隍岡側

廬陵縣治 在府治南百步。明洪武初,知縣吳明善建,王守仁記。戒石之陰曰:「正德庚午,廬陵縣治圮,知縣王守仁葺而新之。」 萬曆四年,知縣方肯堂豎坊縣治前,曰「文獻名邦。」 坊之內,建大賓館。知縣蘇酇復移申明旌善亭於坊外。富田巡檢司 在淳化鄉城西。舊有富田寨,宋紹興九年,太守陶愷請移寨鎮此鄉,後改寨為巡檢司。

敖城巡檢司 在宣化鄉三十都。

井岡巡檢司 在安平鄉。元至元間,因土寇騷動,鄉人高北窗任永新縣丞,請立巡檢司鎮之。稅課司 永和市,舊為歐陽監丞祠。元時立郡稅司。明吳元年,知縣吳明善重建,改今名。正德間裁。今雖設官,而無定署。

豫備倉 二所明洪武三十三年,官備鈔收穀賑濟,今廢。

東倉 儒行鄉大櫟,計一十五間,儲稻穀五千四百三十三石三斗七升。今廢。

西倉 淳化鄉新巷。計一十間,儲稻穀九百五十一石七斗。

大有倉 在府城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