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永寧橋 又名「積善」 ,在一都。元延祐間建。明洪武初創屋,正統年重修,萬曆中火燼,復重修。乘駟橋 舊名「馬馱」 ,金大定二年建。

羅富橋 在十九都。元皇慶間造,後廢。明萬曆中,橋圮,後重修。

峽溪橋 在二都。兩山相夾,故名。

善果橋 在五都瑤溪,先名「豐樂。」

石橋 在四都。宋紹興間邑宰吳南老建。黃竹溪橋 在四都。元至元間縣尹何仲溫建。清風橋 舊名「彭藻埠橋在五都。宋紹興里人彭氏建。明洪武四年知縣蔡𤣱重修,後廢。正德三年居民李岳興甃石架木為梁,建屋十一間,鍾學士改今名。己亥年,嗣孫發祥、國器捐貲重修」 ,鞏石成橋。

普濟橋 在六都,地名「石嘴頭。」 元時邑人宋文禮建。

臘陂橋 在十二都。宋政和間,鄉民共建。上石滸橋 ,明洪武初,里人鍾平甫建,後廢。正統十五年,知縣黃永從命里人李伯澄甃石架木於上。

下石滸橋 在十七都。明洪武初,知縣蔡𤣱甃石建。

浪溪橋 在十七都

馬圍橋 在二十都

遷鶯橋 在二十都

南木橋 在四都

澤泉橋 在五都。明正統間,里人楊敬同率眾為梁。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吳期炤重建。福興橋 在三十八都沙溪。宋嘉祐丁酉,里人陳率齋建。

洪橋 在二十七都。張煥求兄弟修建。

萬歲橋 在藤田二十九都。今廢。

迎仙橋 在上固

南源橋 在二十七都。游氏重修。

集賢橋 俗名「梁坊橋」 ,在二十九都松山峽。明弘治間,邑人甯集賢建。後燼於火。萬曆十九年,知縣吳期炤重修。

繩武橋 在十一都。義民袁朝鎬糾族修造。濟川渡 ,即今「恩江橋。」

英潭渡 去縣五里

源頭渡 去縣五里

纂口渡 去縣二十里

華田渡 去縣三十里

桐陂渡 去縣三十里

百蛟渡 去縣四十里

蘇家渡 去縣三十里

楓樹渡 去縣七十里

河湖渡 去縣四十里

羅家渡 去縣七十里

木灘渡 去縣八十里

安福縣

鳳林橋 在縣北門外,跨瀘溪水。宋元豐間建。崇寧、紹「興、淳熙、慶元、嘉泰間,相繼重修。明嘉靖間,復創浮橋。萬曆中,甃石為橋。崇禎中,添置石欄,屹然壯觀。」

亭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宋建。明嘉靖間重修。

皇清順治中,水衝橋圮,後復重修。

朱村橋 在縣南三十九都。久圮。明隆慶間復建。崇禎中重修。

浴沂橋 在「復古書院」 左。

仁風橋 在「復古書院」 右。

麗澤橋 在復古書院後,又名「禮義橋。」 明時建「坦陂橋 。」 明嘉靖間圮,萬曆間復修。

龍馬橋 在縣東蒙岡山下。

迎春橋 在縣東

三江橋 在順安鄉。有鳳停水、同水、葛水相會,故名。宋咸淳間建,元廢,明洪武初修。

迎仙橋 在武功圖坪

寅陂橋 在縣西三十五里。明崇禎中造。

皇清順治辛丑,橋圮復造。

金沙橋 通武功路,僧性現募修。

江州橋 在縣西北四十里,吳楚通衢。里人甘自修重修。

寥塘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通舟湖孔道,宋建,明修,今重修。

大橋 明嘉靖間修

九都花橋 明萬曆間修。

集仙橋 在縣北門外,宋紹興間建。相傳居人夜聞橋上仙樂繚繞,旦往視之,惟見書「呂洞賓」 字於橋柱,故易今名。

鳳停橋 在縣北。唐元和間,有異人以鳳毛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