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九十五卷目錄

 臨江府部彙考五

  臨江府田賦考

  臨江府漕運考

職方典第八百九十五卷

臨江府部彙考五

臨江府田賦考        府志

府總

四縣官民田地塘窟共二萬八千二百三頃三十九畝四分四釐六毫。

原額「官田地、塘窟二千二百一十三頃二十三畝五分四釐,民田地、塘窟二萬五千一百一十三頃五十九畝一分二釐。今清江、新淦丈量過并新、峽江四縣官民田地、塘窟共二萬八千二百三頃三十九畝四分四釐六毫。」

官民桑柘地、共一十二頃三十九畝四分,計桑株五萬九千一百三十六株

官民茶課山共五千六百九十六頃六十六畝四分四釐。

順治十四年《賦役全書》刊載,官民田地、山塘、陂圳共三萬四千三十八頃四十二畝五分四毫四絲。內除題准決沙塞荒蕪田地外,見在成熟官民田地、山塘共二萬六千七百三十二頃一十三畝九分三釐一毫四絲。

稅糧順治十四年《賦役全書》刊載:原額「官民田地、山塘、陂圳三萬四千三十八頃四十二畝五分四毫四絲。」 內除題准水決沙塞、荒蕪田地、山外,見在成熟官民田地、山塘、陂圳二萬六千七百三十二頃一十三畝九分三釐一毫四絲。內除山五千四百八十六頃二十六畝四釐、官濠一十五畝五分,科鈔九千七百一十二貫四百六十三文不徵外,田地塘陂圳每畝各派徵不等,共編起存各款銀一十四萬九千六十一兩六錢七釐六毫六絲三忽五微九纖;米九萬八千八百五十九石二斗一升二合九勺一抄。折色起運,原編正腳銀八萬一千七百六十兩八錢一分二釐九毫六絲二忽五微八纖。內除荒蕪外,實徵正腳銀六萬六千四百一十二兩九錢一分五釐六絲七忽八纖。外,遇閏年分,加徵正腳銀三十七兩三分五釐一毫二絲六忽八微。

本色起運《原編》正腳銀五百七十五兩七錢一分七釐八絲二忽二微五纖。內除荒蕪外,實徵正腳銀三百五十七兩九錢二分二釐一毫四忽四絲五微。每年院司道會議照依時價酌量估增,徵銀辦解外,薦新芽茶四十斤。

清江縣

官民田地、塘窟原額共七千五百八十二頃九十四畝六釐。內官田四百八十二頃二十畝一釐,民田五千四百三十九頃八十六畝七分八釐,官地三十二頃三十五畝五釐,民地一千二百八十七頃一十一畝四分五釐,官塘窟八頃九十畝五分八釐,民塘窟三百三十四頃五十畝一分九釐。隆慶元年,丈得官民田地塘窟共八千四百五十九頃五十畝八分六釐六毫,桑柘地一頃九十七畝五分,計桑株七千八百九十二株,茶課山二千二百五十頃四十九畝五分四釐。

皇清順治十四年《賦役全書》刊載:原額:「官民田地、山」

塘共一萬三百六十九頃八十畝五分三釐七毫。內除題准水決沙塞荒蕪田地外,見在成熟官民田地、山塘共一萬六十九頃九十三畝五分二釐三毫。

稅糧。原額官民田地、山、塘一萬三百六十九頃八十畝五分三釐七毫,內除水決沙塞、荒蕪田地外,見在成熟田地、山塘一萬六十九頃九十三畝五分二釐三毫,內除山二千二百五十四頃九十畝四釐,科鈔二千七百四十八貫六百六十六文不徵外,田、地、塘每畝各派徵不等,共編「起存各款」 銀四萬二千九百五十六兩九分七毫九絲九忽三微三纖。米二萬八千九百六十五石九斗九升五合三勺

折色起運,《原編》正腳銀一萬九千八十兩九錢二分一釐八毫八忽五微七纖。內除荒蕪外,實徵正腳銀一萬七千七百二十四兩五錢一分七釐五毫八絲九忽六微一纖。外遇閏年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