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夢,地名惶恐泣孤臣。長風送客添帆腹,積雨浮舟減

石鱗。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題吉州慈恩寺神運塔》
黃庭堅

「十二觀音無正面,誰令塔戶向東開。」《定知四》。神通 力,曾借六丁風雨推。蠅說冰霜如夢寐,鷃聞鐘鼓亦 驚猜。從今不信維摩詰,斷取三千世界來。

《題海覺寺》
前人

爐煙鬱鬱水沉肥,水遶僧床竹遶溪。一段新蟬思高 柳,夕陽元在綠陰西。

《青原寺》
文天祥

鐘魚閒日月,竹樹老風煙。一徑溪流滿,四山天影圓。 無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緣。夢破啼猿雨,《開元》六百年。

空庭橫螮蝀,斷碣偃龍蛇。活火參禪筍,清泉透佛茶。 晚鐘何處雨,春水滿城花。夜影燈前客,江西七祖家。

《題歐陽文忠公祠》
元·虞集

知公難遇已當年,況復瀧岡十世阡。金石舊文藏劫 火,丹青遺廟祀鄉賢。終身未必慚韓愈,作者誰將繼 馬遷。鳴鳥不聞驚歲晏,長淮清潁一茫然。

《石壁湖》
明·楊士奇

危石翠如削,影清澄湖波。六月不知暑,香風生芰荷。

吉安府部紀事

漢永元八年,改安平為「平都,置平都侯國。」

建安四年,孫輔以孫策計進據廬陵,討平僮、芝,遂為 廬陵太守。

三國吳始分廬陵地置永新縣,分新淦地益巴丘縣, 屬廬陵。

晉太康元年,分南野縣立南康郡,徙廬陵郡治於石 陽,改陽成曰陽豐,新興曰遂興,安成曰安復縣。 元康元年,復立安成郡,統縣如故。有司奏「荊、揚二州 疆土綿邈」,於是割廬陵、安成隸江州。

太興元年十二月,廬陵郡地震,水湧山崩。《干寶》曰:「太 元八年三月,廬陵郡大水,平地五丈。」

十八年六月,大水,高二丈。

義興八年,廬陵郡自正月至四月地震。

齊建元二年夏,廬陵郡石陽縣長溪水衝激山麓,下, 得樹千餘章,皆十圍,長者一丈,短者八九尺,上有古 文不可識。江淹以聞王儉,儉曰:「江東不諳隸書,此必 秦漢時物也。」史以為世變之象。

唐顯慶元年九月戊辰,吉州火,焚倉廩、甲仗、民居悉 燬。

宣宗大中間,慶雲見於遂興,因名萬安為「五雲。」 長慶四年十一月,吉州大水。

《江南野史》:「南唐後主時,廬陵歐氏子將娶婦,忽化為 女,後嫁人生子。」

《府志》:「歐陽郴,六一之曾祖也。性至孝,兄弟友愛,有紫 芝生於楹。」

宋淳化元年六月乙酉,江水漲壞民田廬。

景祐三年,江水漲潰城,溺死者多人,詔賜其家緡錢。 皇祐四年,甘露降於吉州。

熙寧二年八月,芝叢生玉虛觀。十月,甘露降於天慶 觀。

元豐八年,芝草二本,生州院獄門東,又生郡齋,生西 峰寺,最異者「黃芝」,異本同。太守作「野秀亭。」《黃山谷 記》改《三秀亭》。

元至元十四年春,墮吉州城。

至正十二年春正月,有星隕於郡城之東北。是年,徐 壽輝稱《天元帝》。

十四年甲午四月末,霖雨,洪水驟至,平地數丈,漂沒 居民田產,秋疫痢尤甚。是年又大饑。

《安福縣志》:「明永樂二年甲申,歲大饑,人相食。」

宣德年間,城北溪旁產嘉禾,一莖九穗。

景泰初,瑞溪橋去大櫟橋一里,無雨,忽自漲紅水,三 日方清。又橋邊禾一莖九穗,故名「瑞溪。」

成化二十一年五月,大水,水高十餘丈,漂沒田舍,溺 死者無算。尋大旱,饑。

正德六年,吉安雨血,著衣皆赤。

九年,草岡周仕家產芝數本,其一類「人掌。」

十四年七月,吉安府直至縣前,橫至察院分守。前夜 雨血,人有曬白衣未收者,沾之盡赤。或以為王、伍謝 江西殺戮之應。

嘉靖十二年秋,天西北星隕如雨。

二十三年,大旱、疫,二麥不登,人食草根。

二十四年,大饑。

二十九年,大雪凍,竹木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