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1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神宗敕賜書

錫庵 :在同水谷村。孝友李士開祀此。

鹿苑庵 :在同水谷村。李鹿南副使祀於此,有「南樓」 扁額。

般若庵 :在東山。般若禪師開法於此。

盤龍庵 :在同水谷村。

靖明庵 在六十都

法雲庵 在北門外

孚庵 在五十九都

崇道觀 在城北。吳赤烏間,嘗有一人攜瓢笠來遊。一日,以笠覆瓢而去。吳主賜額「招仙。」 宋改今額,明永樂間重修。

崇元觀 在縣北五十里。晉許旌陽治蛟於此,冶鐵鎮之。今呼為「元壇觀。」

朱陵觀 在縣南八十里許。隋名「洞巖」 ,唐賜今額。

沖虛觀 在二十一都

南華觀 在二十四都

玉真觀 趙與慶、劉敬伯有詩。

太初觀 在縣北

紫極觀 在二十六都

延昌觀  、紫府觀  、太和觀。

真元觀  、《石華觀》。

集虛觀 在縣北八十里。舊傳楊仙師於此沖舉,明永樂初重建。

玉華觀 在南嶺,劉、周、楊三姓山。

延祐觀 在同水谷村

玉虛觀 在同水谷村

扶松觀 在西峒

東山仙壇 、白鶴仙壇 俱一都。

北華仙壇

南華仙壇 丁子聖有詩。

浮丘王郭仙壇 ,在中華山。

雷壇 在三都,臨大江。

紫華壇 在五都

大武壇 在五十八都

金華仙壇 、中華仙壇 俱在五十九都,萬華仙壇 在六十一都。

茅姑仙壇

永豐縣

永寧寺 在一都。唐貞觀二年創,宋崇寧間修,元廢。明洪武中重修,嘉靖間復廢。萬曆十八年,以其地為「風雲雷雨壇。」

報恩寺 在西坊。唐天寶間,中書侍郎徐安正廬母侯氏墓,以故宅為寺,因此地原為報恩鎮,故寺亦名「報恩。」 元廢後,裔孫重修,并割田贍僧。有《碑記》。

石橋寺 在縣前五十步。元大德間,架屋于六一橋上,遂創寺,尋廢。明洪武元年重建。今改為「六一公祠。」

隱居寺 ,在西坊。吳赤烏二年,從金陵靈谷寺分僧紹曇創建精舍,至宋復建,元廢,明重修延慶寺 ,在北坊,名「福田山」 ,僧法宣開基,後水衝圮。元至大年間重建,後廢。明洪武二年,徙建東坊,更今名。

興福寺 在一都。唐貞觀二年,僧紫老禪師創。宋咸淳,僧若愚重修。元廢。明洪武中,僧如淵重修。二十四年,立為叢林。正統十一年,重修佛殿及閣。

北塔寺 在三都。元至正年間建。明弘治間,羅伯端重修,并施塘贍僧。

香巖禪寺 在二十都。元至大間,智閑禪師開基。大德間,僧習澄修,後廢。明洪武十八年,僧茂林重興。二十四年,立為叢林。

明禪寺 在十三都。貞觀二年,僧白眉創。宋紹興火,廢,遷於縣東。元大德間,復舊所。明洪武間,僧靈源重建。

音樂院 在二都。唐貞觀中僧法亨創。宋紹興僧智寵重建。元廢。明洪武三年,僧應靜重修。小水院 在四都。宋紹興間僧梅溪創。元廢。明洪武二年僧克治重修。

智林院 在十八都。唐天寶間,遇源熊嗣興建佛殿,施山田地以贍寺僧。

袁才院 在六都。宋咸淳間,僧普岑創。元廢。明洪武五年,僧慈善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併《永寧叢林》。

寶福院 在八都。唐貞觀二年僧法亮創。宋乾道僧普照重修。元廢。明洪武四年僧心田復創。龍回院 在十四都。舊名「再興。」 唐貞觀二年僧半閑創。宋紹興重修,元廢。明洪武五年僧慧明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