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險水迅,難以登祠,故立此廟。宋紹興時創,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年,邑人張瓊重修。嘉靖間,江北宿松縣亦建廟,照耀江渚,與江中、「江南」 三廟鼎峙矣。

上元廟 一在太平山,一在馬當山,唐貞觀間建。

文昌祠 舊在學基明倫堂右。學遷祠廢,復建於鳳凰山下儒學門左,後亦廢。

皇清康熙丁巳,縣令俞良建於公廨後山,買「武舉金。」

《聲振》田地共一十五畝五分八釐,塘二口,額收租穀二十五石,以為香燈之費。

土地祠 在縣衙前。邑令王廷藩於康熙癸亥率鄉約王棅暄、坊民程子燦、洪曙初等重建。「雷公去思祠 」 在城隍廟左。明雷時敏號觀泉,由舉人授彭澤縣令,陞知景州。萬曆六年建祠祀。

周濂溪祠 在橋亭村蓮山。按濂溪晚居廬山蓮花峰下,嘗葬鄭太君於九江三起山。濂溪卒,葬太君墓左,子孫因家九江。後一支遷居彭澤橋亭村,因立祠祀。

狄梁公祠 舊在縣治西,去今治十五里,祀唐狄公仁傑。公令彭澤時,死罪三百人繫獄除歲,公謂曰:「新歲人情所重,汝等皆有父母妻子,暫放還可乎?」 眾囚感泣曰:「若然,死固無憾。」 公釋之,約五日當還。至期,果相率就獄,惟二人越期,公詢其故,一喪母,一渡江阻風。遂奏於朝曰:「死囚能守法約,信可使之自新。」 則天可其奏。眾囚擇縣治西二里許,率親屬男女五六百人,覆土為丘,不旬日而成。建祠刻像,以報公德,蓋公所親見也。宋紹興間,賜額「顯正。」 嘉定甲申,封忠烈侯,明賜公爵,諡額題「唐司空梁國狄文惠公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