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社稷壇 在戊己門外。洪武間,知縣夏閱因宋、元舊址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溪南山麓,舊在溪東清源觀,夏閱建。後嘉靖間,知縣王森遷此。

厲壇 在寶積寺山南,舊在北郭蓮荷塘側,夏閱建。嘉靖間,汪宗伊修,後黃森改此。

城隍廟 在治東三十步。元為州城隍,趙鎮遠記。明洪武間,知縣王文德重建。正統中,趙應修。成化間,何英重新,戴珊《記》。弘治庚申火,左輔重建。嘉靖中,汪宗伊修,毀像易木主。盧瓊《記》,朱景賢、黃森屢修。萬曆間,周起元重建戒壇,後圮。

皇清康熙八年,署浮梁縣事按察司知事楊鸞修葺。

比前更增弘麗

張中丞廟 在東隅,祀張巡。明嘉靖二十一年,汪宗伊修,毀像易以木主。

清源廟 在新田。舊傳神姓李名冰。秦孝公時守蜀,作五石牛以壓水怪,立祠灌口。宋邑人李澗出使,資神之祐,立廟祀。

三閭大夫廟 在縣溪東,今燬。

長沙王廟 在上西。祀吳芮與其將梅鋗。今增祀王守仁、孫燧、許逵。

義勇廟 :在鎮市。祀漢壽亭侯關羽。

葛僊廟 在上義楓林尖。

汪王廟 在北郭。神汪華,歙縣人,徽饒各處祀之,本縣迎春之處。

甯將軍廟 在常尚都。神名賡,邑人也。黃巢亂,與弟袞率眾保守,鄉人立廟祀之。

鄭司徒廟 在騰鳳都。神歙縣人,兄弟三人:曰傳,曰玟、曰魯,禦寇,安民。民立廟祀。

茅司徒廟 :在縣治西門外。《搜神記》載:「顯英司徒茅、許、祝、蔣、吳五姓存日居揚州,結為兄弟,能除虎患,民德而祀之。」

歲分廟 在東隅。舊傳神即「太歲之神。」 明永樂、天順、弘治間累修。

東嶽廟 在西隅,近廢地歸儒學。

陳大夫廟 在北隅。神名軼。黃巢時保護地方,民感其德,祀之。久廢。

五姓廟 在梧溪。祀呂曙、閔鏜及詹傳書、楊先鋒、林旗頭五人,同討黃巢,亂平,因立廟焉。金公祠 在儀門外之左。祀唐令金安,以為司土之神。明嘉靖二十年,汪宗伊修,易像以木主,并祀其子金叔彥,以其死於王事也。次子叔遲繼為令,有功於民,并祀之。知縣黃森有贊,萬曆間重修。

昭忠祠 在西隅楊家園。祀忠烈孫公、忠節許公。閔文振「記。」

楊副使祠 明嘉靖間,汪宗伊毀淫祠鎮民以祀楊副使紹芳。盧瓊《記》。

劉侯祠 在鎮,御史余翔有記。

德興縣

社稷壇 在縣南五里黃家塘。宋元在清泰坊社壇巷。明洪武十一年,知縣黃子裳遷今處。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白鹿門外。舊在東門。明嘉靖間知縣許公高改此。

城隍廟 在縣南仁德坊。明洪武初建。宣德中蘇賑。萬曆中阮礦相繼增修。

靈順廟 即五王廟,在縣東南儒學左。隋駙馬張蒙逐獵,遇五神指山穴雙銀筍,銀寶始發,立廟祀之。唐總章二年,賜額「五通侯。」 南唐昇元,改封公。宋元祐加額「靈順」 ,嘉泰間封為王。

角山廟 在躍鱗門外。宋邑丞王貴行義不降元,赴天門水死。邑民立廟天門山下,祀之。英孝烈女廟 在縣南門外。烈女者,南部鄉洎溪里人。事在唐大曆五年,刺史裴士淹作《傳》,刻石州門頌其事,鄉人廟祀之。紹興十年,縣令鄭鞏重修,樞密徐俯記。淳熙間,邑丞程迥揭其廟,號之曰「大而得其正」 ,表為「英孝程烈女。」 元季兵燬,明景泰三年,邑人復新之。

長沙吳王廟 在一都。祀吳芮。

保靈廟 在七都。里人黃勉勦黃巢餘黨,轉掠饒信。王圭文禦之,遂不敢入境。鄉人感其德,立廟祀之。

茅司徒廟 在縣東十八都。

相公廟 在縣南三十四都。昔里人張翱為節度使,以功德顯,人立廟祀之。

海川董宣公祠 。唐季黃巢亂,御史董全禎兼八砦將,與賊戰死。鄉人祀之,蘇軾書扁。

忠賢祠 祀董全禎、董鼎。

乂公祠 祀董申

威靈祠 祀董全禎

「節義」 祠 祀董梗妻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