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忠士建

烏龜橋 十八都

霜涉橋 「里人」 許禮建。

張家橋 知縣程沂建,邑人黎澄記。

金公橋 知縣金忠士建。明崇禎間,圯僧澹齋募化士朱祖恩等重修,里人揚振新有《記》。浮梁縣

北關 按《縣志》「在靜定門外。」

田西關 按《縣志》在百遂門外。

木南關 按《縣志》在戊己門外。

聖郎橋  、長安橋 俱東隅。

《鵲橋   》《紙被橋 》俱南隅。

駟通橋 宋嘉祐壬寅,胡壽興建。

盧刺橋  楊水橋 俱西隅。

周公橋 明萬曆甲辰,知縣周起元建於雙溪書院友仁堂之前。

土隴橋 在北墩五里

桂坑橋  「雙眼橋  詹婆橋 俱上義都。」 臧村橋  「雲津橋 俱樵溪都。」

青龍橋  、鐵柱橋 在臧灣。宋時里人臧法範鐵為柱,凡一十有二,架木成之,後廢。正統戊辰,士儀易以石,改名《寧濟。記》載縣志,俱上西部都。

白馬橋 福義都

大通橋 隴源都

獅子橋  巨濟橋  俱辛田都。

白虎橋 下義合都

南溪橋 居仁都

洗馬橋 下盧田都

濟惠橋 長寧都

「鯉魚橋 」 《力降都》。

水壟橋 辛合都

彌陀橋  。通濟橋  。《十八間橋》。

青雲橋 俱里仁鄉

拱宸橋  、落馬橋 俱鎮市都。

化龍橋  、官橋   、儲田橋。

「相思橋  滕溪橋  太平橋 俱滕奉都。」 「《濯纓》橋 儒林都。」

平水橋 長香都

秋溪橋 浯溪都

青山橋 益源都

隱山橋 侈溪都

鳴盈橋  、新橋 俱上梅田都。

浪臺橋  文昌橋 俱興福都。

七星橋 引京都金氏水口,金達取以自,號「德勝橋 。」 宋韓世清敗叛軼海于此,故名「紫觀橋 。」 坑溪都

朱紫橋 西里都

高坑橋 大惟都

貽德橋 魚步都

葦渡橋 浯溪都邑庠生張大來募眾建,邑人金夢文記。

通惠橋 羅家灘,鄱民周藍田、潘善長等先後募建,郡人王言綸記。

永成橋 東鄉五家巷邊,眾姓鼎建。

德興縣

惠愛橋 縣治左

和豐橋 縣治右

銅坑橋 縣治西

觀政橋 下街

通濟橋 中街

青板橋 後街

水綠橋 上街

翌應橋 東門外

揚善橋 縣西五里

嬌姑橋  、桐木橋  、良善橋 俱一都。「德濟橋  。」 新溪橋  、轉圜橋。

大通橋 俱二都

招子橋  、衍慶橋  、永福橋。

龍安橋  蔡家橋 俱三都。

「孀節橋  『繼濟大橋 、永福橋 俱四都』。」 「高明橋  、魯潭橋 俱五都。」

潭步橋  塔水橋  、鎮橋 俱六都。龍溪橋 七都。

雙節橋  東林橋  、西林橋 俱八都。延壽橋  「東陽橋  、衍慶橋 俱九都。」 三溪橋 十一都。

石板橋 十三都

張塢橋  祝家橋 俱十二都。

青雲橋  雙虹橋  、金泉橋 俱十三都。同庚橋  福源橋  、協德橋 俱十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