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開則歲豐,閉則歲歉,可望而不可到。

洪巖 在縣南六十里。其巖臨溪,頂趾俱石。相傳晉仙張徽修煉其中。唐時人有見其白驢出入焉。

吳嶺 在縣南六十里。世傳漢吳芮與車王嘗戰於此,其巔有洗馬池,石上有巨人跡及馬蹄,至今不泯。

陀羅山 在縣南六十里。舊傳有羅漢遊其上。按《縣志》下有「鵝湖灣。」

蓋竺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下有蓋竺寺。積煙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宋忠臣陳羍與元兵戰,北入其山,自刎而死。

孺城峰 在縣南七十里,有漢壽亭侯廟在焉。九龍峰 ,在縣南六十里,勢連塵尾山。其下平岡析為九枝,旱禱雨輒應。

塵尾山 在縣南六十里。一峰高出,狀如塵尾。招仙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孤峰屹立,高出眾山。

牛鼻石 在縣南五十里水北寺左,狀如牛鼻。浮石 在炭埠下,去縣十里,生水中,四時漲縮不一,盤旋如浮水面。

管坊洞 在縣南七十里。群峰峭立,幽曠深邃,有田可耕,有鐵門限及床竈。其外有路,行不可並,中可容萬人。世傳宋末有人避兵於此。雲錦洞 ,漢張道陵遍遊名山,東抵雲錦溪,升高而望曰:「是有異境。」 泝流而之,雲錦洞有山巖,遂煉其中三年,今不知所在。惟王梅溪守饒,有《絕境逍遙雲錦洞》詩句註云:安仁有絕境亭高崇峰 按《縣志》,在一都。湯惟學有詩。

穆皇峰 按《縣志》,「在縣南六十里。」

雪峰洞 按《縣志》:「在五峰寺側,深邃曲坳數里,時雪峰長老坐定其中,故名。」

萬石峰 按《縣志》在三都。

香爐峰 按《縣志》:「在十四都巖後村,壁立千仞,上祀三仙。土人每作保禾會於此,有禱必應。」 團石窟  、金竹巖。

若嶺 按《縣志》,在縣南七十里,原屬十五都,今割入東鄉。

石獅嶺 按《縣志》在縣南七十里,頂趾皆石,狀類獅子。今割入東鄉。

七里岡 按《縣志》:「在縣西南四十里,其岡平曠,週迴約有七里。」

將軍石 按《縣志》,「在縣西南四十里。」

義田峰 按《縣志》在縣南二十里二十二都瓦窯塘。

荷花石 按《縣志》「在縣南十五里,桂文襄祖母徐氏墓在焉。」

錦江 在縣前,每天朗氣清,水雲蕩漾如錦,故名。其源發於廣信,經安仁縣前,會白塔河,流經餘干入鄱湖。

雲錦溪 在縣治前。宋晁補之見灘水清現毫髮,其中石五色,若可掇拾者,從縣令借圖志閱視。溪曰雲錦,村曰「玉石」 ,因賦詩以記之。按《明一統志》,其源發於福建邵武府光澤縣。

藍溪 在縣治西。其源有三:一自盧山,一自紫雲嶺,一自青山,俱南流注錦江。

唐家洲 在縣治西,注江中流,捍塞水口。知縣謝汝韶創「天池閣」 ,李華春創「昆陽殿」 ,宏敞壯麗,士大夫遊觀之所。

泉塘 在縣東,出泉山,入錦江。

洪源澗 在縣北五十里。出大源流經三都,入餘干竹屯河。

南山水 ,去縣五十里。出高峰山畫橋,流入餘干竹屯河。

白塔河 在縣東南。其源有二:一發自龍虎山,流經十四都,一發自金谿雲林麓,流經十三都至白塔。二水合流四十里入錦江。

玉石澗 在縣東,去儒學百步許。其水自八都合掌塘流經通、濟二橋注錦江。

烏石澗 在南二十里。自臨川池流經耙石,入白塔河。

瀑布泉 其泉有二,一在縣南馬祖巖,自山腰飛瀉百餘丈;一在縣東金盤山腰飛瀉數十餘丈。

鵝湖澗 在南四十里。自古隴橋流入白塔河。張家澗 即河陂澗,在縣南,流入白塔河。馬家坑 在縣西南。發源五嶺,流入白塔河。峨門水 在北三十里,兩白石對峙巍峨,故名「萬年縣。」

萬年峰 :在縣治,以此為主,邑因以名。

犁壁山 :四圍特起,盤旋如壁,一名「掛榜山。」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