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滄溪 在縣治二十五里惠安鄉。源出江山境,委迤至是,下流二里許,與瀆口合。中有石陂瀦水,故名。又呼為「石倉」 ,人多釣其下。

冰溪 即「玉溪」 ,在縣南一里,又名「大王潭。」 其水清潔如冰,故名。

石鼓溪 在縣一百二十里衣錦鄉。其溪在懷玉山龍潭之側,中有石,內虛外實,擊則有聲。崙溪 在縣西三十里順成鄉。源出懷玉山西橋,南流至是抵上饒境通小舟。

古溪 下干溪至縣桃花山,有小港別派以南,至酒務後始合流,故干溪之水得以殺其勢。歲久堙塞,水決堤岸,土人因指為「古溪。」

古井潭 在縣二十五里。其水清深,下有石巖,水脈上通井。漁者入水,似聞龍吟之聲。

落馬潭 ,《寰宇記》:「在玉山縣北五十里,源出三清山。」

寒泉 在縣東三十五里石馬頭。水極清冷,故名。徐與善詩:「百尺青煙飲碧流,涓涓湧地曉花浮。寒空石骨飛瓊雪,冷性雲根漾素秋。」

華峰龍井 在縣南十五里信豐鄉。有龍潛焉,興雲則雨,旱禱多應。

弋陽縣

龜峰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有三十二峰,名狀各異。中峰如龜,故總名龜峰。又有蜃樓,能吐納雲氣,可為晴雨之驗。宋文節謝枋得詩:「三十二峰峰最高,腳踏高處真人豪。近觀靈山一培塿,俯視彭蠡無波濤。」

軍陽山 在縣南三十里玉亭鄉。《方輿志》云:昔有將兵屯於山者,故名。層崖壁立,眾山巃嵸,迥不相接,有數石挺出如筍。唐貞元中,產銀鐵。至宋乾符不復有。唐李翱有「怪峰直聳似華山」 之句。

待賓山 在縣二十五里太平鄉。梁大同七年嘗置待賓院,至隋始廢。今名「獅子巖。」

搗藥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五里太平鄉。上有搗藥石臼,傍有甘泉,美如飴。又有石橋,長二十步。

烏嶺山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玉亭鄉,接邵武界。嶺東接黃蘗山,嶺西有水,流入貴溪縣界。黃蘗山 在縣治南一百里玉亭鄉,與建陽縣界相連。出杉木。

金鳳山 在縣南三十里新政鄉。山有奇石,氣勢迴旋,如鳳鼓翼。

寶峰山 在縣南二十里新政鄉。廣袤數十里,與靈山、龜峰並峙。中有石亭,高七十餘丈,旁有石橋,長五十丈,廣二丈。

仙人城山 在縣南四十里新政鄉。有峰壁立,形如層城。相傳昔有仙人蛻骨於此,故名。其巔平有池,水澄冷可掬。亦名「赭石。」 唐顧況弋陽溪中望仙人城,有詩。

神石 在縣東南百餘步。橫出大溪,捍截奔流,縣治賴此無衝潰之患。

潭石 在縣上游十里許。其源東出鉛山分水,北至玉山鎮頭,演迤下流數百里,至是合之,渟匯而為重潭,潭中多異石。

石城巖 ,在縣西七十里,其廣可容萬人,上有石乳泉竇,或方或長,下有仙人跡。

南巖 在縣南十里。大石高聳百尺,壁鐫古篆二十三字,今漸剝落。

弋陽江 在縣東二十里。又名弋溪。源出上饒靈山,西流入縣界,又西流六十里入上饒河。《方輿記》云:「溪涯有大石,面如鐫弋字,因名。」

師溪 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入上饒溪。《方輿記》:「昔有隱士胡延居此,遠近師之,故名。」

明溪 在縣西二十里萬全鄉。源出貴溪縣界,南流一十里入縣界,又五十里出上饒溪。本名「弱水」 ,刺史孫成改今名。

桃花灘 在縣西四十五里。灘石橫絕,縷錯如桃花瓣,故名。

信義港 在縣東二十里太平鄉。源出邵武軍,北流五十里入縣界,流三十里入上饒溪。《方輿記》云:「港旁土地饒沃,人多信義,故名。」

重潭 在縣西南三里萬全鄉,通上饒河。舊《志》云:「春時有鯸鮧魚沿流從南湖而上,止於此潭。」 武石潭 ,在縣東三十里,有石雄踞溪滸,溪流觸石,匯為深潭。今汪氏世居,實據其勝。

貴溪縣

龍虎山 在縣南八十里仁福鄉。象山一支,西行數十里,乃折而南,兩峰相峙,狀若龍虎。《道書》稱「二十九福地」 ,漢張道陵煉丹於此。山下有演法觀、丹竈、丹井、飛昇臺、上清宮,在龍虎兩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