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4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埭縣

殷彭祖籛鏗墓 ,在縣北十五里飛渡橋西。唐張果墓 與彭祖墓相對。

宋學士王鎡墓 在縣西城子山。初葬陵陽山,紹興二十一年,改葬于此,題曰「顯祐墓。」

恭愍丁黼墓 在金城山。

孫茂恭墓 在縣東華村。

丁孝子墓 在縣西。《圖經》云:「孝子丁阡也。」 縣尉桂大受墓 在蛾山。

明副使李廷璋墓 在縣南石坦。

僉事張輝墓 在縣西桂家坦。

贈尚書畢貴、畢永高墓 俱在縣後冬青園內。尚書諡「恭介。」 畢鏘墓 諭葬縣北陵陽山中峰頂。

郎中湯希閔墓 在縣西金堂沖。

建德縣

唐至德令周繇「處士周繁」 墓 在紙坑山老林上,子孫世居此。

宋韓闕二字。墓 在白果沖口,有石碑,類蘇長公書法,詩云:「山頭石有千年潤,海眼泉無一日乾。天下蒼生望霖雨,不知龍在此中蟠。」今為堯封墓山。

尚書度支郎李植墓 在縣東陽烏山。

待制檀倬墓 諭葬在縣南步頭村內鼇鵬坂龍泉寺側。

明訓導洪仲遵墓 在河西坂劉師塘僉事洪本昌墓 在縣北石印山。

按察使柯暹墓 在縣北雙河口靈華山。參政鄭景曜墓 在縣南。

府丞檀凱墓 諭葬在縣西陽田山。

知縣江通墓 在玉山左。

僉事陳謨墓 在縣北象山。

僉事葉應麟墓 在縣南岸坂。都御史徐紳墓 在遶山鋪。

侍郎李一元墓 在陶湖山。

副使李一中墓 在陶山。

賜武進士神樞營參將檀武臣墓 在步頭前山。

進士檀之堅同妻高氏「節婦」 墓 ,在縣步頭山。誥贈大學士孔聞敕墓。

誥贈少保、尚書鄭國光墓 在四都山禾城。大學士孔貞運墓 在句曲,先在縣列疊山。尚書員外郎柯燾、知州柯鑑,祖孫合墓 在黃沖。

知府鄭三謨墓 在四都山。

東流縣

明御史宋邦輔墓 在縣宋家嘴。

布政王應乾墓 在縣香山。

池州府部藝文一

《池州到任謝表》
宋·王十朋

失職中司,黜官小郡。尚分符竹,初見吏民。咎大罰輕, 感深涕隕。伏念臣起身寒苦,積學淺疏。自甘窮老于 布韋,孰謂冒榮于軒冕。粵從冗散,親被簡知。璧水道 山,提攜群彥。綸垣瑣闥,接武近班。皆席上待問之珍, 非柱後惠文之用。忽蒙宸筆,俾總臺綱。義不苟辭,輒 奮蜉蝣之力;志慚無勇,亟聞鷹隼之呼。矧惟聖主之 難遭,亦恃孤忠之可察。封章上達,遂忘白簡之猜嫌; 負罪左遷,猶得朱幡之賁飾。涵容厚矣,報稱缺然。伏 遇陛下湛恩龐洪,垂聽寬裕,執用賞用刑之要,權使 功使過之宜。是致孱庸,未從遠斥。臣敢不布宣德意, 撫養編氓。影落江湖,踽踽自憐于去國;夢追鵷鷺,區 區常念于愛君。必誓糜捐,仰酬覆幬。

《廣利橋記》
柯詠

杜預,晉之良弼也。嘗建橋于富平之津,以免行人覆 沒之患。當時且曰:非預,則此橋安得而成?崔亮,魏之 賢佐也,常建橋于雍城之北,以免行人艱阻之憂,至 今猶具名之曰「崔公橋」焉。嗚呼!崔、杜二公,皆英雋也, 豈止一橋云云。雖然,臨溪而嘆無疾足,阻水而恨無 飛翼,倀倀乎其將何之乎?吁!當是之時,惟橋也可以 「免其病歉。」以是知杜、崔之用心蓋有所在也。歐陽氏 世為堯城之甲族,衣冠之盛,人物之繁,尤越前日。所 居之里有曰杜屋者,實士大夫商賈往來衝要之所。 路斷而迂,溪深而隘,素乏徒杠,人皆病涉。粵有元善, 眾皆推其為歐氏之白眉也。素懷長者之誠心,而動 有仁人之操履。嘗于紹興之癸酉,率眾竭力,首建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