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3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辰峰至佛嶺,飛劍斬之,化為白蛇。後又於某所收妖,謂主人曰:「孽未至死,請驅之。」 無何,有巨蛇當徑,有荷鋤者擊之而斃,辰峰頓足曰:「不當死而死,吾命盡矣。」 夜分果逝。至今奉祀於院之左堂。沒後,其所居舍不火而焚,因名其地為法壇基云。

休寧縣

普滿禪寺 在忠孝鄉,舊名報國禪林。唐咸通六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名。山門額曰「大雲山。」

建初寺 在忠孝鄉,舊名「崇法寺。」 唐咸通九年建。宋開寶九年敕賜今名。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重建。

永慶寺 在二都。今廢。

萬安寺 在三都,唐名「燒香院。」

修善寺 在四都

翠微寺 在八都

黃岡寺 在六都

寶華寺 在十一都

仁壽尼寺 在黎陽鄉

新屯寺 在黎陽鄉,唐建。

富昨寺 在二十一都,今廢。

方興寺 在方溪里。唐貞觀十三年建。龍紀元年為水所蕩。咸通十四年徙今地。宋端平元年敕為「叢林。」

齊祈寺 在二十一都。唐建。宋慶元乙卯徙夾山上。有率口、塘尾家祠及程玗公祠附焉。龍宮寺 在二十三都。唐建。

星洲寺 在二十七都,唐建。

嘉祥寺 唐基,在邑南,宋徙雲峰山。

金佛庵 在邑北十三里。有古剎。宋太平興國三年,山巔放白毫光,鑿之得金佛。州守令里人祀之,禱者苦峻,凡再遷。咸平二年定今址。松蘿庵 在三都富源山。宋淳祐五年建,後廢徙今址。西接松蘿。明洪熙間,有僧奉內旨修誦。天順間,諭葬松蘿山,即此巔,因名。旁有寄蘿庵,太學生金楠建,施僧住持。

普滿塔庵 在三都

南山庵 在三都水南,晉建。

英山庵 在五都。今廢。

金龍庵 在六都玉扆山,唐建。

易山庵 在十七都,唐建。

靈應庵 在十八都

千秋寺 在隆阜,唐建。

等慈庵 在黃源,宋建。

《玉樞庵 》:「在江潭。」 程珌建。

審坑庵 在十六都。唐金吾勳臣孫萬登建。明嘉靖十九年,萬登後裔因爭奏明,撫按行府給帖與孫氏,改作「金吾勳祠。」 庵廢,萬曆間,并祀都御史忠烈孫燧,禮部劄付行府建,更名「勳烈祠。」 清淨禪林 在南門外。明萬曆己亥年建,僧一慈重造。

冷雲庵 在南門外。明天啟甲子,僧皈道募建。

皇清康熙癸卯,重建「準提」閣。

毘盧閣 在建初寺正殿後,千佛樓故址。明崇禎癸酉,寺戒僧《法達》募建。

護國禪林 在下汶溪。僧一齋,有戒行,明熹廟賜紫衣,惠藩題今額。

淨土庵 在三都新塘

大士閣 霞瀛水口

古雲巖 在八都。石形如半月覆其上,前土屏,上有杉木,懸掛天燈。

《普潤庵 》:在蘿寧門外,僧曉空募建。

「文峰塔  」 、「天乙庵 」 俱在汶溪。

青蓮舍 在三都金竹紅山。

塔嶺寺 在十二都。宋高僧建塔於此,因名。後僧性宗重建。

古觀音庵 在十二都霓湖,僧如善重建。《圓通庵 》在石羊干。

元天太素宮 在縣西三十里齊雲岩。明嘉靖庚子,賜今額,丁巳敕建。

三清殿 在太素宮東南,舊名「齊雲觀。」 明嘉靖丁巳年敕建,賜額。

崇壽觀 舊在縣西三里,名「白鶴觀」 ,徙敉寧門外葆真山。

著存觀 ,在縣西五十里。進士程純祖《記》。常清宮 在江潭。

婺源縣

萬壽寺 在縣治西,舊名「智林禪院」 ,唐乾符二年建。元延祐元年賜額。至正壬辰兵燬,明洪武初重建。二十五年立為叢林。正統間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