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1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茼蒿 :八、九月下種,冬春採食。肥莖,花深黃似菊,葉似白蒿。其味辛甘,葉如蔞蒿。

苫蕒 ,俗呼苦馬,野生人不甚食。萵苣 正二月種,宜肥地。葉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黏手。四月抽薹,高三四尺,剝皮食之最佳,糟食亦良。或用鹽拌壓乾,加以玫瑰花瓣,芬芳可愛,名曰萵筍。李時珍曰: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觸之,則瞑目不見物。人中其毒,以薑汁解之。杜甫詩:「苣兮蔬之常隨事藝其子。」 芫荽 「一名胡荽,香菜也。葉如碧芸而香,點茶多用之。」

蘘荷 :俗呼甘露子,莖葉如薄荷,能治蠱毒。冬月取根,雜鹽菜藏之,味極甘脆。《急就章》曰:「老青蘘荷冬日藏」 ,謂此。

茄 :有紫、白二種。王子年《拾遺記》曰:「一名落蘇。二月種苗抽移,栽高二、三尺,葉大如掌。自夏至秋開紫花,五瓣相連,五稜如縷,黃蕊綠蔕。茄葉摘布路上,以灰圍之,則子必繁,謂之嫁茄。」 雷蕈 ,出沿海。草蕩雷初鳴有暈,幅三、五丈,名蕈。味類蔴菇,有小毒。以生薑同煮,色變者不可食。

《天鮮菜 》:亦出草蕩間,夏雨過即生。

山藥 即薯蕷,壅肥土乃榮盛。赤莖細蔓,五月開白花,八月劚食,味甘腴。有秔、糯二種。芋 卓文君云:「野有蹲鴟」 即此。當心出苗者為芋頭。四邊附之而生者為芋子。二月種,八九月劚食之,味膩重,稍遜山藥。冬月煨芋魁食之,更香美。有水、旱二種。

香芋 :皮黃肉白,《莖葉如藊豆而細,味芳香,落花生 ,蔓生,五月開黃花,落地中結實似芋。霜雪後始甘》。

慈姑 植稻田旁,其根散生,其葉上銳下岐,其實生土中,芳香可下酒。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作《茨菰》,非。

百合 有二種,味俱佳,名麝香者,花清芬可愛,黃獨 多出東鄉,一名土芋,蔓生,葉如荳,其根圓如卵,肉白皮黃,可蒸食。霜雪後味方佳。《杜甫詩》:「黃獨無苗山雪盡。」

毛團頭 ,此種近年方有,葉及藤俱與山藥相似,根圓大如斗,味甘略帶苦,絕似香芋,子亦可食。相傳毛團頭祖師煨石子啖,後流傳此種。薑 非郡素產,而好事之家或一種植,終遜宣州諸地。

筍 一名「竹胎」 ,種類不一,鄉俗俱用園筍。出佘山者,香味如蘭,惟護居竹者,鮮香第一,燕筍次之。餘筍雖佳,或兼味苦,處處俱有,吳松江南北諸處尤佳。

瓠屬

西瓜 《通志》云:「松西瓜出黃土橋者佳。」 今華亭南橋有橄欖瓜,形如橄欖,味甚甘。二月下種蔓生,七八月實熟,有圍及經尺者,當將熟時種植之,人樹茇舍,晝夜坐守,以防人獸竊食。上海柵橋梅源市閔行周浦出者,種亦佳,大者如枕,名枕瓜。新市有一種掛棚生者,實小而甘,名雪瓜。甜瓜 名酥瓜,擇堅脆者入醬為葅,熟者名「酥瓜」 ;色淡黃者名「密筒瓜」 ,皮黃如金,大如鵝子者,名「金瓜」 ;青黃雜班者名「畫眉瓜」 ,通謂之「香瓜。」 東瓜 大如枕,色青碧,最晚熟,每風寒霜重,葉凋蔓枯,皮生白粉,望之如伏羜穰。宜澡絮,亦可作蜜煎。一作「冬瓜。」

《筲瓜 一名楚瓜》,即生瓜。有青白二種。可醃漬,藏作鹽豉。

王瓜 :在二月下種,三月生苗引蔓,四月開黃花,結實圍一、二寸,長至尺許,青色,至老則黃赤色。生熟可食,兼蔬蓏之用。李時珍曰:作王瓜非是,當從「黃」 字。

絲瓜 :二月下種,蔓延竹樹間,或作棚架,花五出。瓜徑寸許,長一尺內外,深綠色,芼羹充蔬俱可,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綿如織,經霜乃枯。南瓜 形扁有稜,色紅。經霜後收置暖處可留,至春時不宜生食,味如山藥,同豬肉煮亦佳。北瓜 形稍長,蔕尖,鄉人名「飯瓜。」

壺盧 一名葫蘆匏也。五六月開花,有甘苦二種。甘者可食,苦者至秋堅實,可作器。《記》曰:「器用陶匏。」 《埤雅》曰:「壺性浮,腰之可以涉水。」 其形不一,有圓扁如盒者,有長柄如杓者,有細腰如浮圖頂者,有宛頸如鶴者,剖為飲酒器,呼鶴瓢。《世說新語》:二陸初入洛,詣劉道真,禮畢,無他言,但問「東吳有長柄壺盧,得種來否?」 二陸失望。

瓠子 長者形如冬瓜。《國語》云:「苦瓠也。」

苦瓜 俗名《錦荔枝。初生可入醬食,長者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