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九十七卷目錄

 松江府部彙考九

  松江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六百九十七卷

松江府部彙考九

松江府祠廟考一       府志

本府。華亭縣婁縣附郭。

社稷壇 在通波門外。舊《志》:「府西北二里,後廢為教場。」 元元貞初,知府張之翰祀於西湖道院。至大間,知府季祿兒移置太平橋西。宋造船場際留倉也。明洪武二年,遷於今壇。

風雲雷雨山川城隍神壇 在集仙門外,官紹塘上。元制,風師壇在府治東北,雷雨壇附於社稷右。明洪武二年遷今壇,并祀山川城隍。東海神壇 在柘林。明洪武十六年建。

郡厲壇 在通波門外壕上。明洪武三年建。五土五穀神壇 每里一所,華婁共八百四十三所,明洪武十五年建。

鄉厲壇 今附郭。并於《土穀壇》寓祭。

城隍廟 「在興聖塔院後,初在趙店土地廟西。宋政和間遷於東南盟素道院側。元至正二年,拓地改建,六年燬於火,郡人孫明緒成之。明洪武三年,知府林慶即興聖殿址興建。正統九年重修。景泰元年又火,知府黃平請於巡撫周忱重建。成化十五年,知府王衡闢寢宮於正殿後。弘治元年五月,颶風大作,殿宇傾」 圮。知府劉璟重修,廟貌如故。正德三年,知府翁理再修廊廡,塑二十四司神像。嘉靖四十四年復火,華亭知縣聶廷璧捐助落成。萬曆二十七年,郡人太僕卿林景暘建坊與門。三十五年,華亭知縣熊劎化建臺軒,易木以石。四十年,兩廡建樓。四十八年落成。泰昌元年,更崇寢殿,丹堊歲增,壯麗加於昔矣。別廟五:一在金山衛小官市東,明洪武二十年,指揮僉事李武建。一在守禦青村千戶所西北隅,明洪武十五年,百戶吳士景建。一在守禦南匯千戶所西南隅,明洪武二十一年,千戶陳盟建。一在守禦川沙堡,明嘉靖三十六年建。一在守禦柘林堡。

府土地神祠 :在府儀門左。

縣城隍廟 在府東盟素道院左向於郡城隍廟。東西兩廡,列三縣城隍司。明崇禎三年,知縣鄭友元捐俸刱新,規制嚴肅。

土地神祠 在縣儀門左。

五顯靈官祠 俱在後衙。府縣廳幕俱有祠。旗纛廟 在守禦千戶所廳後,明正統四年高暀建。成化八年千戶顧禎重建。別廟五:一在金山衛小官市南,明洪武二十年指揮僉事李武建;一在守禦青村千戶所廳後,明洪武二十年千戶駱褧建;一在守禦南匯千戶所廳後,明洪武二十二年千戶陳盟建。一在守禦柘林堡,一在守禦川沙堡。

吳輔國將軍廟 在府治西南。初名鎮西將軍。陸侯廟在府治東石獅子巷側,祀吳陸遜、陸凱,久而廢墜。元至正九年,復其廟。邑人劉廷玉言:「遜子抗亦忠臣也」 ,因并祀焉。明洪武初,以廟為惠民藥局。十六年重建,易今額。宣德二年,巡撫大理寺卿胡概即故三皇廟址作新廟,遷焉。其屋原為巡撫廳事,議者以為弗虔。天順中,知府李惠、華亭知縣石玫買地西鄰,作今廟。成化十四年,知府王衡重修,且正神位,列《抗凱》於昭穆,命道士守之。

二陸祠 在崑山。元至正五年,邑人曹慶孫訪二陸故居址,請於行省建,今廢。

廣衛將軍祠 在普照寺。寺有石刻,載《吳越王祭獻文》,晉賢陸機之祖。

陸司空祠 在城南三里。《祥符圖經》云:「陸四公,未詳所出,俗傳為陸機廟,今廢。」 按《晉史》,機未嘗為司空。為司空者,機之從弟玩也。又《原化記》:「蘇州華亭縣有陸司空廟。元和初,有鹽船泊於廟前,守船者夜於廟得光明珠。」 則又以為陸四官矣。

築耶將軍祠 在府城東三十五里。《續志》云:「祀晉左將軍袁崧,崧死滬瀆之難,境內祀之。」 明正統間重修。今華亭沙岡有築耶城遺址尚存,相傳為崧所築,有築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