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後廢

廢里州 按《明一統志》:「在都司城東三百里。漢為越嶲郡境。唐屬嶲州。蒙詔時,落蘭部裔阿都居此,號阿都部。元至元中,置軍民總管府,後改里州。明初因之,後廢。」

廢闊州 按《明一統志》:「在都司城東南四百里,本密納甸烏蒙所居,有名科者,因為部號,後訛曰闊。元至元中,置闊州,隸建昌,明初因之,後廢會川衛。」

黎溪舊州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唐時蒙閣羅圓徙白蠻,戍黎溪,後為羅羅蠻所據。宋時屬大理。元始置此州,會川路治此。明初因之,後廢。按《明一統志》是閣羅鳳。

舊龍州 ,在治北一十里。

武安舊州 在治南十里。按《明一統志》:「本名龍泥城,唐時南詔於此立清寧郡。宋時大理高凌據此。元置為州,會川路治此。明初因之,後廢。」 通安舊州 ,在治東南一百二十五里。

會理舊州 在治東二百里。按《明一統志》,在衛城東南,蠻名昔陀,南詔屬會川節度。元置會理州,屬會川路。

舊安州 ,在治東一百八十里。

會固舊府 。即舊會川千戶所。

永昌舊州 在治西五里。漢會無縣地。南詔置會同府,《大理》曰會川。元置永昌州,屬會川路。明初因之,後廢。

麻龍舊州 在治東五十里,地名棹羅能。元置管千戶所,屬會川路,尋立為州,屬閟畔部。黃土古城 ,在治北城外,遺址尚存。

鹽井衛

廢金縣 在治西十里,乃越嶲郡北境蠻名利竇揭勒所居。元至元間,置金州。後改為縣,屬柏興府。以縣境斛僰和出金,故名。

廢柏興府 按《明一統志》:「在鹽井衛,元以普樂、閏鹽二州省為閏鹽縣,立柏興府」 ,明省入衛,越嶲衛。

文昌聖蹟 ,在金馬山下。神實越嶲人,有親書「湧泉月明」 數大字於石。今存。

《相嶺碑 》在治南七十里。相嶺頂有碑,上勒「今日山頭」 四大字。

《劉綎碑 》在治北五里天王山,明總兵劉綎立。舊邛州部 ,在治北二十里,今名「古城。」

石洞瓊鐘 在治南五十里。洞傍有石,擊之如鐘聲,故名。唐龜壺仙修煉處,有詩。

曬經石 在治北二百里曬經關旁有大石,相傳唐僧三藏曬經其上。碑云:「一片曬經石,云是唐僧留。有人能說法,應知石點頭。」

「聖泉 」 :在治北一百八十里河南站後山雲嵩寺。漢諸葛孔明南征,軍士飲啞泉不能言。孟節指此水飲之得解。

建昌五衛部藝文

《修復越嶲東路記》
明·余承勛

越嶲當西南彝孔道,自漢武鑿雲山橋之水以通邛、 莋。厥後孔明渡瀘南征,隋史萬歲由石門以通南詔, 唐韋皋置清溪關以和群蠻,所出雖異,而石門、清溪 則今黎嶲扼塞,皆謂之「南征道」也。然關梁徙治,邊計 益嚴,故遠人涉險阻,犯瘴癘,穿番落,一線而路焉,鮮 弗難且病矣。嘉靖己亥冬,憲使冨公好禮按部黎、嶲 間,備豫之暇,察山川險彝,寒暑之災祥,凡可斡利害 綏遠人者,咸經理之弗遺。乃謂「大渡河,古瀘水也,孔 明常五月渡瀘。」維其時炎濤噴霧,禽獸避匿,雖軍書 驛騎交馳於津堠間,亦必俟暑退瘴消,而後敢渡河 通走集焉。相公嶺亦號自孔明,鳥道盤空,雪霏晝暝, 俯其中黯眚驚湍,諸番每乘以為亂,故非哨期以群 百數十人弗敢過也。嗚呼!天塹鬼關,動遭不測,議邊 者顧弗思以處之,何耶?於是乎請於當路。中丞李公 欽、侍御董公珊曰:「國初景川侯曹震來略蜀,謂是古 驛道以通越嶲,蓋利其風候宜人,番酋嚮順,履坦而 道里捷耳。今廢道之陳跡俱在,盍圖而治復之?僉曰 察邊土利害而趨避之,善籌邊者也。」冨公乃命寧越 指揮丁鰲者,率諸邊士,自嶺西之首塗隨山刊木,緣 玀𤞑之境而東之,則斬關有遺戍,絕谿有遺梁,標界, 而編織種落有遺跡。約費省勞,故不數月而遂達於 峨嵋之麓而通達矣。後復程遠邇,經度宿衛,而嚴夫 善後計焉。丹為戍堡六:曰小菩薩,曰黑麻溝,曰一碗 水,曰「板房,曰金口。為公館四:曰舒快,曰老木坪,曰玀 𤞑,曰射箭坪。堡館間置,連絡三百餘里,每堡徙越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