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易姓者居其側

龍泉 有二,一在府治北二十里,一在真安州西南六十里,俱深沉莫測,相傳有龍居其中。《桐梓縣》

金鵝山 去治前一里

虎峰山 :去治左一里。

鳳鳴山 去治二里

鼎山 去治左一里

九龍山 :去治東九十里。

白崖 離城二十里

木瓦崖 :離城四十里。

陳頭箐 ,離城五十里。

齋郎水 在治西六十里。源出蒿茭里楚米坡,經小溪里入瀘江、合江,會蜀江。古有苗齋郎者曾居此,因名。

小溪 ,離城一百里。發源出箐下流至綦江縣界,名「綦江河。」

綏陽縣

永山 在治南二里

拱辰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山勢北向,因名。仙人山 在治北三十里。

綏陽山 :離城五十里。

南宮 離城八十里

《北掃 》離城八十里。

小烏江 在治南。源出椒溪,南流入涪江。《真安州》。

飛鳳山 形如飛鳳

豹子山 ,在治西八里,多產豹,晴亦常霧。羅蒙山 ,去治南六十里。《唐志》云:「舊有羅蒙縣。」 按《明一統志》:此山之高,遠瞰羅蒙,故名。

松山 有二,一在東南六十里,曰東松山。一在西南六十里,曰「西松山。」

羅支山 嘉靖中,平寇於此。

《舉子山 》漢時舉一孝廉於此。

雲頂山 宋封山神於此。

石場清淨山 :離城二百里。

峻嶺山 :離城八十里。

銅鑼山 :離城一百五十里。

綢子山 :離城九十里。

栗子坪 :離城一百七十里。

黃泥箐 ,離城二百里。

三江 在治南。源出羊毛坡,東南流合九溪。芙蓉江 去治南百里,源出西彝,流入黔州。虎溪 去治西南七十里,源出播州委家里,經舊珍州,下流合三江。

思溪 去治西七十里。源出南川縣界,下流入三江。

貫珠溪 :去治西南八十里。

仁懷縣

石錠山 去治十里

五花山 :去治東二十里。

雨標山 :去治東南二十里。

天王池山 ,去治東南三百里。

刀子箐 去治東南三百三十里。

中山坪 :去治西南一百五十里。

仁懷河 即永寧赤水河。自永寧下流入縣境二百里至縣城西北,北流三十里至合江縣界。

遵義府城池考    總志府志合載

本府。遵義縣附郭。

遵義府城池 ,明萬曆庚子,播平,始建石城。西南倚山巔無壕。東北臨溪為壕,依水據山,高二丈,廣九百五十丈四尺。垛口一千七百八十二。門四:東曰宣仁,西曰懷德,南曰陽明,北曰「望京。」 後另開小東門,今閉。

外州縣

桐梓縣城池 明萬曆間播平,設縣。知縣何珩築,周三里,厚五尺。後水漲及城下,初築止存大半。署縣事知州王桂植柳以堅外堤,增舊基,砌以磚石,更展四百三十丈,池深一丈,闊倍之。門四:曰東陽,曰「南薰,曰西成,曰北拱。」

綏陽縣城池 ,明萬曆庚子,知縣詹淑創修。後河水瀑瀉,城圮遂改河。去城三十丈,重壘土石,高三丈,廣四百七十九丈,歲久傾圮。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鄒宗彥重修。門四:曰「熙和」,曰「永」

定、曰《清源》,曰《拱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