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丙穴 在州城南五里。內有嘉魚,秋冬乘流而入,春夏穴于崖間。

「四經樓 」 ,在州治內,有宋蘇軾、蘇轍墨跡。「寒芳樓 」 ,在州治內。宋黃庭堅訪張誾,因為之題額。

賢範堂 按《明一統志》:「在州治內,繪宋郡守雷簡夫及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像,併刻簡夫薦三蘇書于壁間。」

雙鳳堂 按《明一統志》:「在州廳後。宋至和初,蘇洵嘗攜軾、轍二子謁雷簡夫,簡夫以書薦于張方平,後郡守樊汝霖作堂表其事。」

仁和堂 在州城東門外。多園池花木之勝,又有樂郊亭、枕竹軒、野翁亭、全庵,皆清勝處。棣華堂 在州治。宋郡守呂由聖、由誠繼典此邦,皆有政績,州人為構堂。按《明一統志》雷簡夫書額。

景賢堂 在州城北十五里。宋嚴道縣令李緯慕漢高頤父子孝廉而立。

萬壑亭 在雅安山。按《明一統志》「上有登覽之勝,遺址尚存。」

碧照亭 在州西,一名鳳凰亭。按《明一統志》:「郡守雷簡夫嘗讌客于此。」

無絃亭 在州東南長濆江側,隱士王潛所居。「熙春臺 」 ,在州治內。

靜學館 在州治武侯祠內,明嘉靖中,分巡道副使胡建。

亮石碑 在羌水岸。相傳因羌水東流,太直州人障江口而曲之,功費甚鉅,立碑以記之。年久字跡將沒,而碑石至今明亮,人久面之,四圍山色畢現。

《邛崍關開路記 》:「天寶六年,廉瓊《章仇記》」 :「龍興寺 在州城外,有咸通四年再建,吳行魯又建。有二蘇先生墨跡,亦在本寺。」

李白《月下帖 》,在郡治內。

《楊凝式詩帖 》。在郡治內。

魯直《木蘭歌帖 》:「在郡治內。」

魯直《梁甫吟帖 》。在郡治內。

名山縣

廢百丈縣 在縣治北。按《明一統志》在名山縣東北六十里,唐貞觀間置,宋省入名山,後復置。《羊竇道碑 》在舊嚴道縣東三十里,漢永和六年碑也。

漢《故檢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 》「漢建安十年三月上旬造。」

《高孝廉墓碑 》,在舊嚴道縣東二十里。按其碑年月,乃漢建安十四年。高君兄弟皆孝廉,有二大闕。其一曰:「故益州太守、武陰令、上計吏舉孝廉諸部從事高君頤,字貫方。」 其一曰:「漢故益州陰平都尉武陽令白府丞舉孝廉高君實,字貫光。」 又一大碑,其首云《故益州太守高君之碑》。平羌《繩江橋碑 》在舊嚴道縣,平羌橋有唐咸通十年上官所撰碑,字係隸體,今在江瀆廟。榮經縣。

旄牛城 ,本漢縣地。按《明一統志》在邛崍山表。漢置旄牛縣,屬蜀郡,晉屬漢嘉郡。

鄧通城 ,按:《明一統志》,在縣東三十里。通,漢上大夫,文帝嘗賜通嚴道銅山鑄錢。又有餓死坑,即通餓死處。

古城 ,漢諸葛亮征孟獲,屯兵于此。唐太和間,李德裕築之,有故址。按《明一統志》「在榮經縣西五里。」

雄邊寨 中有講武堂。宋淳熙間,創為屯營。宋末廢于兵燹,有碑,有書樓。今廢。

巡檢司 在縣西十里,今廢。

玉鳳樓 即尹伯奇廟。前有「雄鎮坊」 ,建自元至正間,今廢。

彩鳳樓 在南河岸,今廢。

迎恩樓 在縣城東,今廢。

望江樓 即縣譙樓,知縣劉奇棟改為「望江樓」 ,豎南河岸,今名「景行樓。」

雄望樓 「在縣西」 ,今廢。

聚恩樓 在縣東關外,濱江迎春于此。

「琴臺 」 ,在開善寺後,有石桌石座。

羅漢閣 在縣治內瓦屋山。

「覽秀亭 」 在雲峰寺上方。

籌邊樓 在縣西關外,唐李德裕建,今廢。登高臺 在縣西南榜山。成化丙午建,今廢。睹佛臺 在《榮經》治內。

漢《蜀郡太守治道記 》,其碑在縣西三十里,「建武二年立。」

《尊健閣記 》「建武中元年立」 ,其碑在縣西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