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明州守郭衛宸刻「蘇東坡載酒時遊處」 八大字於巖上。

《放生碑 》唐建,在凌雲寺前。

歌鳳臺 ,在州治「三峨館」 ,繪楚狂接輿像。黃花臺 ,在州治東北二百步。

雨化臺 在州治凌雲寺。

爾雅臺 在州東烏尤山,臨江一臺。相傳郭璞註《爾雅》於此洗墨,池中魚盡黑。今此魚惟春初出遊,上不過十里。暮春則藏臺下。昔人有「墨魚猶自向燈來」 之句。

「尊賢堂 」 在州治西,有《李白等七人像》,今為先賢祠在。

文廟西南

盡心堂 在州治內。宋楊王休以一路渠堰源派鍾泄,及西南邊塞堡障道里斥堠,繪之壁間。太白亭 在州北十里錦岡山下,即平羌峽。太白曾遊此,人為立亭於上。亭廢,尚有石斗、石鯨在荒址中。又云:「太白讀書於此。」

「清音亭 」 在州治凌雲寺九峰坎,蘇東坡讀書之所,有東坡書額並邵博《小記》。

競秀亭 在州治西。宋陸游詩:「是邦山水窟,領會得佳處。竹葉泝江船,春薺隔煙樹。」 亭已久廢。成化中,知州魏瀚重修。

曠怡亭 在烏尤山絕頂,即景純註《易》之所。涪翁亭 在州治南。宋黃嘗有詩:「水遶烏尤談笑外,江連洪雅畫圖中。」 魏瀚建,今復廢。

八角亭 在州學明倫堂後。

勸農亭 :在州治,知州鍾振建。

「三高亭 」 在《三峨》書館內,以其面三江之勝,故名。

先天閣 在《高標》絕頂,舊有琳宮。弘治中,知州瞿剛更今名。設「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 之座於其中。

大像閣 ,在州治東九頂山,鑿石為彌勒像,高踰三百六十尺,建七層閣以覆之。

枕江樓 在州治東,宋建。左窺龍泓,右瞰烏尤,高明爽塏,盡得江山之秀。

壁津樓 在州治東南隅。跨城為樓,下瞰三江,三峨九頂,森列左右。宋提刑陳謙建。

荔枝樓 宋建

萬景樓 在治南。宋郡守呂由誠建。宋齊愈詩:「面贍北闕三千里,俯瞰嘉陽十萬家。」

景蘇樓 在爛柯洞前,知州曹介建。

「明月樓 」 在州治譙樓右,以「明月湖」 得名。《峨眉縣》

綏山廢縣 ,在縣西四十餘里。隋升綏山鎮為縣。唐改屬嘉州。宋初,省入峨眉縣,後地入州境。羅目廢縣 ,在縣西南九十里許。唐麟德間,開生獠置,屬嘉州。宋初省入縣。

神水 ,即玉液泉,在峨山大峨石下流出,渟泓澄澈,味頗清洌。石上有呂仙、陳希彝題蹟。昔智者禪師居中峰,常飲此水,後病臥荊州玉泉寺,思此水,俄有麗女入禮,自稱玉泉。龍女曰:「師思峨眉水,吾能致之。」 師曰:「果爾,吾昔寄一缽一杖於彼,能與俱來,吾始信也。」 已而龍女以師缽盛水,攜杖自玉泉中出,師飲而愈,始「知此水通荊楚。」

《石船 》在南目坪下河間,從純陽殿向下望之可見。

紫芝洞 明弘治年間,四川督學王至峨眉羅目街,言地中有異物,掘地果得呂純陽題「紫芝洞」 三字,旁註「一山吾道人書碑刻」 ,筆意奇古,迄今猶豎道旁。按《總志》,綏山之腰有洞,山腰結成芝形,懸洞口上。

玉蟬洞 在綏山,可容十數人。洞壁石色如雲母,彷彿見背皆衣絛,相傳為玉蟬尸解處。溪下有石,刻「玉蟬灣」 三字,筆意古勁。

孫真人「藥臼藥罐 」 在雙飛橋側「觀音閣。」 罐銅質,大容數升;臼,鐵質,有六足,重二十餘斤,製甚古朴。

牛心石 在雙飛橋下。狀如牛心,漱水有聲,牛心寺即以此名。

呼應臺 在峨山上。相傳唐天寶初,孫思邈導行雲至庭墀,見元宗求賜武都雄黃,敕遣中使往賜。山中不知其棲隱處,因置之崖上,炷香宣詔。俄見其形,謂使者但留雄黃,自取之石上有硃書謝表,旋錄旋滅。

宋皇觀 ,在峨山。相傳軒轅訪道於天皇真人,授《九仙三一》五牙經處。今尚有授道臺。

歌鳳臺 在神水上,即楚狂舊廬也。明弘治間,四川督學王以《歌鳳》題其祠,因以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