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界五十里,距新津九十里。

東南至青神縣西河口界三十里,《越》距井研縣慈竹溝界六十五里。

東北至彭山縣赤腳塘界四十里,越距仁壽、華陽二縣王家店界八十里。

西南至峽江縣、洪雅縣、丹稜縣,三轄官田壩界七十里。

西北至蒲江縣「涼風頂」 界六十里。

自州治北至省城二百四十里,至

京師五千六百里

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二百里。

丹稜縣

東至眉州界十五里,「過界」 抵州六十里。

西至名山縣界四十里,過界抵縣八十里。南至峽江縣界二十里,過界抵縣六十里。北至蒲江縣界二十里,過界抵縣五十里。西南至洪雅縣界二十里,過界抵縣四十里。自縣治東至本州七十五里,由本州至省城二百五十里,至

京師,陸路五千四百里,水路一萬五百里。

形勝附          州縣志

本州

唐盧拯《羅城記》:「坤維上腴,岷峨奧區。」 又云:「峨嵋揖於前,象耳鎮於後。」

《唐通義志》:「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

宋張遠霄詩:「水突蟆頤,灘穿龍爪。」

《元志》介岷峨之間,為江山秀氣所聚。

《彭山縣志》:「古犍為之地,通衢平直。」

《青神縣志》:「左環錦江,右合濛水,中巖三峰列於前,龍洞石佛擁於後。」

丹稜縣

介岷峨之間,位滄浪之乾。龍溪環繞於前,澄清而靜;「秦山擁蔽於後,迎接有情。」

眉州星野考         總志

州總

「井鬼」 之次,入參三度。

眉州山川考    總志州縣志合載

本州

蟆頤山 在城東七里。自象耳山連峰壁立,西瞰玻璃江,五十餘里至此。磅礡蹲踞,形類蟆頤,上有淘丹泉,山腹有穴,曰龍洞。唐末有楊太虛、爾朱真人得道於此。《輿地紀勝》云:「人日出東郊,渡玻璃,遊蟆頤眉之故事也。」 蘇轍詩云:「洞中泉脈龍睛動,觀裏丹花鴨舌生。」 又云:「山下缾罃霑稚孺,峰頭鼓吹聚簪纓。」 上有蟆頤觀。

皇清知州趙蕙芽重修。

醴泉山 在治西八里。環繞州城。山半有八角井,清甘如醴。蘇軾有詩云:「正是醴泉山下路。」 白虎山 在治東北八里。其山壁立,西臨導江。秦昭王時,白虎為害,募州人康仲伏弩射殺之。一名白獸山,下有白虎潭。

快活山 :在治西北九里,平地突起,高百餘丈,俗呼為「快活山。」

石佛山 在治西南二十五里。山半有石佛像。蘇軾《寄弟轍》詩:「卜宅向何許,石佛山南路。」 七龜山 在治西北二十里。南北兩山夾對,連亙十餘里,坦彝惟七山羅列前後,形皆類龜。筆架山 在治西二十五里,三峰峙立,形如筆架。環居數十家,皆善書,人以為山靈所鍾。盤龍山 在治北四十里,狀如盤龍,一名走馬山。下有臘魚堰水。

息臺山 在治西東館鎮北。《太平廣記》:「昔有叟遇一道人,叟偕其子攜酒隨道人入息臺山共飲之。道人因取籍檢視,云:子壽止十八。遂舉筆改之曰『八十』。其後子年果八十。」

牛心山 在治西北八十里。山絕頂有觀,觀前有井。相傳有道士於井取水煉丹,丹成,適有蒲江縣主簿至,道士取丹與服之,俱羽化而去。至今土人呼觀與井並曰「主簿山。」 舊有碑,今文多剝落。

連鼇山 :在城西南九十里,相續如鼇。

回龍山 :在治西北一十里,自盤龍山南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