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9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祠,興自紹興丙寅,逮今年丁卯,始克有洞穴。且洞穴

不成於他人,而成於苟洙父子,亦有數也。一日,苟洙 父子欲紀年月,曰:「此事非神,其誰宜為?」吾亦為欣然 親書於石。開禧三年六月十八日記。

《七曲山記》
潘之恆

舊志云:七曲山在梓潼縣北一十五里,山腹有路,盤 轉七曲,故名。初號九曲,則以潼江水九折而來朝爾。 《華陽國志》云:梓潼有惡子祠,民歲上雷杵十枚,歲盡 不見。祠所從來故遠。惡與亞通,漢鑄周亞夫印為惡 夫,今風洞門石而稱雷柱,宋高文虎稱劍門張亞子 祠是也。《清河內傳》云:「山連劍嶺,有撐參官,若鳳凰之」 偃。下有古湫,引入巨穴,門立數石筍,禱雨者祝此輒 應,名曰「雷柱」,故歲以杵供焉。《梓潼潘高梅文昌祠記》 曰:文昌靈應祠,在七曲山中,出梓潼縣北七里為送 險亭,言蜀棧道之險,至此而盡也。亭居巖畔,下為龍 潭,巖間時現赤霞,世傳五丁力士遺劍處,間發寶光, 少進為鳳山路,東接鳳凰山。又里許為千佛巖,上鐫 壁成無量數像,咸飾金彩,旁鐫《紫府飛霞洞記》。上覆 以亭,而摹墨者競取焉。前為飲馬池,池水常滿。從此 道入,即得忠孝樓,祠之皋門也。樓累三層,高百尺,自 楚黃鶴而下,莫之與京。樓後歊臺,始與樓之二層並。 上奉文昌殿,左右安鐘鼓,兩廊置配享,皆秩秩有則。 後為桂香殿,丹粟秋飄,一邑盡染,彌月猶馥。是為蜀 王府建,歲時焚修無缺。左即風洞景,前為子母聖殿, 祈嗣者駢集。轉上重階,為啟元殿,又上為天尊殿,前 為八方臺,以觀天象。由樓北行,亦陟重階,為盤陀石, 有坊曰「盤陀仙跡。」其石圓如磨,高三丈許,上肖聖像, 據胡床盤坐。再北升為應夢臺,臺象八卦。中有石床, 壁間繪應夢事跡。臺右晉柏二株,其形盤踞如虯龍, 色含蒼翠,自晉代傳於今,幾三合抱。躡峰頂為望水 亭,而觀止矣。世所傳文昌事,殊不經見,詳載《化書》中。

《漱玉巖記》
喻汝礪

余飽聞閬中奇山川,賢士大夫最多,亦復把酒自慰。 一日登錦屏,拿舟嘉陵江,步至占星巖,徘徊縱觀,倚 老松,臥怪石,往往摸腹一笑。然是三徑之遊,須費吾 一日之糧。惟毋丘氏漱玉巖近在牆壁外,乘興步履, 從小奚奴直謁賢主人,脫衣散髮,生巖復酌酒賦詩, 相與作物外笑樂。酒醉發狂,即呼天大叫曰:「天乎,真 不負喻汝礪矣!吾嘗謂富樂之士,不能放意於江山 松竹之樂,而山川怪奇,煙雲竹石,詩酒風月,唯遺逸 未遇之人始得兼而有之。故天地間雄偉不凡之處, 天所以資賢人而舒其憂愁之思也。吾零落荒山,鬱 鬱無聊,賴有錦屏、嘉陵之雄偉,占星漱玉之勝,所謂 閬之四奇者也,吾皆得而有之。他日解官。視吾破囊 無復新井縣一物。驅老鬚獨負四物以歸。朋遊故舊 從吾覓閬中土物。吾則與飲酒。取吾詩而歌之。」則是 四境者不移足而在几席間矣。

《棧道記》
明·楊慎

顏師古曰:「棧即閣也。」劉禹錫有《山南西道新修驛路 記》有云:「我之提封,距右扶風,觸劍閣千一百里,自散 關抵褒城,次舍十有五。自褒而南,踰利州,至於劍門 十有七。」道途次舍,可見於此。又云:「棧閣凌虛,下臨含 呀,層崖峭絕,枘木垣鐵,因而廣之,限以鉤闌,狹徑深 陘,從而拓之,方駕從容。」棧閣之制,亦可想也。歐陽詹 《棧道銘》有云:「秦之坤,蜀之艮,連高夾深,九州之險也。」 大抵漢中雖是平川,東北入長安,西南出劍門,皆有 棧閣之路。惟今洋州子午谷,南北正對長安,王莽所 開唐明皇《荔枝路》。老杜云:「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 信為險絕。

《蒼溪文廟坊記》
李輔

「國朝混一海宇,大興文教,內建國子監,外置郡縣學, 以教育天下英才,其制甚備。士生斯世,得以漸摩於 道德之內,薰蒸於禮樂之間。猗歟休哉!」蒼學舊在東 北郭隅,正德七年,前尹劉鴻徙於城內東北,取震之 勢也。按震之在《易》,為開物之府,萬事萬象,得爐冶而 形色始呈。夫子廟庭,取向於此,蓋待蒼之士者,如形 色之得爐冶,而本於震之肇基也。廟貌初遷,廊廡未 布,而劉君適奔內艱。余以正德己卯冬承乏縣事,慨 斯缺綜,爰謀師生,命工伐石,首建牌坊,用壯宮牆之 美,廟貌廊廡,亦以次而緝新焉。夫學校,王政之本,風 俗教化,莫先乎此。今天子首重儒臣,孜孜以用賢輔 治為心,吾知吾蒼之豪俊,必有加乎昔矣。竊謂三蘇 三陳,蜀之先君子也,流風餘韻猶存。願我師儒益嚴 矩範,益勵爐冶,俾我學子踵蘇陳芳躅,效用明時。不 負上之所求,下之所望,亦師儒職分所當然也。否則 吾有司之志亦虛矣。可不勉哉!

《巴州二關記》
陳宗虞

《巴州治》「控大小二巴山,故多嶄巖折阪,詭壑嶵峰,望 之屹」西南,崔崒萬狀。中黃城者,益稱「嶢屼,嶚刺四 絕,鬱為賊藪。四方無賴亡命,逋逃所歸。蓋時麻沸突 出掠我豢園廩廥,繫掠子女,磔殺焚燎,殆至慘惡,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