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5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花石峽 在州北一里。其石青質黑文,作松柏、人物、木石、溪橋之狀,可為屏。

仙人峽 ,其勢險峻,易據難攻。北有望賊關,為東路咽喉。

角弓谷 ,在州西八十里。即蜀將姜維勦殺五部氐羌之所。

五仙洞 ,在州東二十里白水江南。「山半有洞穴,深百餘里,中有黃蘆木橋、鐵橋,橋下皆有流水,如珮環聲。渡鐵橋數里,大風不可入,微聞有雞犬聲,不知何境界,遊者多。」燭及松脂火,自晨入及出洞則昏暮矣。其中仙蹟甚多。又有臥龍坪,寬廣容數十人,舊云神仙棲止之地。萬象洞 在州南三十里,奇景異觀,應接不暇。摶泥作硯,出洞即成堅石,雲花滿面,妙若天成。白水江 在州南二百里,一名白龍江。

犀牛江 在州北二百四十里。流入嘉陵江。北峪水 ,在州西二里。發源南平,合赤沙水入白水江。

紫水 ,在州東七十里。出福津,入白龍江。漢封璽書用「武都紫泥」 ,即此。今失其處。

乳水 ,在州南三十里。出石谷,入白龍江。每清明日魚湧出,居人依時取之。

文縣

螳螂山 在縣東三里

龍頭山 ,自古松州黨聚山來,至石馬水口止,形如龍頭,故名。

金珠山 連鄧至,唐武德移州於陰平白馬水,東接金珠山,即此。

「太白山 」 ,即素嶺支山也。

南山 在縣南城外,白水江遶其下。

龍女山 在縣北二里,南山之支山也。相傳蜀廣政間,有郡守夢一女於此,自稱龍女,因名。素嶺山 在縣西七里。山高積雪,冬夏不消,即露。山支為太白。

鄧至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漢鄧艾間道入蜀至此山人方覺,故名。相連有金珠山。

天牢山 ,在縣西北二里。山勢平衍,上有古城,相傳以為古羑里城。

滴水崖 在縣城北,亂山矗立,劃開兩峰如丫髻,飛泉千尺。

大蟒崖 在縣西。山崖石壁間有石形如巨蟒。上清洞 在縣北四十里,其深莫測。

《滴水瀑布 》北山矗立,有兩峰如丫,飛泉十丈如疋練。

白水 在縣西南二里。源出故松州赤磨嶺,經縣境東北,今名「清水江。」

黑水 在縣境。源出羌中,入白水江。

五渡水 ,在縣西七十里。行者經此,凡五渡,俗訛為「五土河。」

天池 ,在縣西北一百里,合眾山凹為大壑,環百五十里,積水其中,水平,山之顙,不見畔岸,《秦州》

小隴山 在州東六十里。高長不及大隴山,聳拔似之。

東柯山 在州南六十里。山麓有杜工部草堂,村曰「子美村」 ,即古北枝邨。東柯河北流入於渭。仙人山 傍改龍山,有巖突出兩山間,其阿如屋。建寺,僧人引泉入廚。

嶓蒙山 在州南六十里。上有異草名花。按《通典》有二:一在天水上邽,一在漢中金牛山。燕子山 在州南八十里,有燕子關。其地多林木,亦產木耳筍,黨水出焉。東流入嘉陵江,東北二百里抵胡店,有防守官。又五十里界寶雞。泰嶺山 在州東南五十里,其山長而秀,周數百里,東連鳳翔,南界漢中。

金門山 ,在州南三百二十里,秀峭如畫。自小隴南望,五峰如吳嶽,有棧道通鳳縣。

翠屏山 在州北二百里。其上有文星臺,其麓為石馬坪,有漢將軍李廣墓。墓之左有李廣宅,今廢為壇。

瓦子岔山 ,在州南二百三十里。自大門鎮界成縣,自鐵衣峽抵黃渚關,界徽州。

雲臺山 ,在州東南二十五里,上有雲臺觀。龍馬山 ,在州北三十餘里。

龜山 :在州東南四十里。形似得名,疑即「邽山」 之訛。其麓為社樹坪。

麥積山 ,在州東南八十里。狀如積麥,為秦地林泉之冠,《豆積山》在其中。

卦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山斷突起一小山,渭水流其下,即伏羲畫卦處。

武峰山 ,在州北二百里,上有老樹,其本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