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5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謂龍頭插角

衙頭山 在縣南五里。有元總帥汪世顯《行臺》遺跡。

十八盤山 在縣南五十里。其山高險,足為控扼,道一十八盤,故名。

發雲山 在縣西南二里。其高俯瞰城中,山環水遶,景色鮮明,居人歲時登覽。

斗底山 在縣東八十里。其形如斗,上多奇石。秦仙山 在縣東五十里。石峰秀峻,下有洞,前有獨木橋,人不能過。有秦仙曾修煉其中,故名。玉狼山 在縣東四十里。世傳元時有白狼遊此,因名。

藺家峽 在縣東南八十里。縣河經於此,有二十四渡。

鍊銅坪 在縣東南六十里。有煤洞,居人取給。《倏江水 》,在縣北五十里。形如半月。

甜水 在縣西七里,常引入城,久堙。明知縣劉世綸築堤數十丈,仍引入城,取汲便之。

中川 ,在縣西十五里。兩山環抱,川平如掌,中有水,南入於渭。

華川 在縣西八十里。四圍平坦,草茂水清,經城南二十步入渭。苑馬寺,安定苑置於此。西河 ,在縣西三里。發源於華川。

東河 在縣東二里。源出筆架山,經縣南入西河。

「中林靈湫 」 ,在縣西北十五里太白祠下。懸石如白水從中出,祈雨應。

九眼泉 ,在縣東南七十里。其出九孔,遠望之若聚星。

溫泉 在縣西南十五里,隆冬若沸,病浴輒效。《漳縣》

南山 在縣南五里,一曰「汪古山」 ,有汪總帥墓。青霧山 峰巒高聳,林木蓊鬱,與斗底山連接。寧遠。

翠屏山 在縣西四十里。

《露骨山 》其山特高,積雪不消,林木茂密,禽獸繁多,來獵者無虛日。

藥鋪山 在縣北十里。產藥甚多。

西傾山 ,在縣北八十里。

三岔山 在縣南三十五里。其下有野店,路通三岔,西抵洮岷,北接秦隴,東入漳縣。

煙波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與三岔相連。馬鋪山 在縣西北十五里。四圍石崖,居民避兵處。

箭括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山勢險峻,居民結寨於此以禦寇。

漳水 ,在縣南三里。自縣立寨坡發源,西北會西傾山水,西南會西谷水,合流入渭。

溫泉 在縣南十五里。百孔迸流,望之若星。鹽廠河 在縣東一里。

小鹽井河 在縣南五里。

寧遠縣

斗底山 在縣南二十里。形如覆斗,有堡可守。翠屏山 在學宮前。

九龍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

老君山 ,在縣南五十里。雄偉廣大,上有石洞湫池。

廣吳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有廣吳堡故城在其下,廣吳水遶流。

瓜牛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高五百餘丈,周圍四里,上有日月空,日月未出,其空先照有光。薰墨山 在縣南三十里,中有湫池,水黑如墨。箭竿山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內有石室,約寬四間許,高三百餘丈,形似故名。古避兵處。魯班山 在縣北四十里。俗傳魯班鑿洞居此。石門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四圍皆峽,中闢一門,有古避兵寨。下有洞,光映如月,名「夜月洞。」 水溪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高三百餘丈,古避兵之所。

柏林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內有水泉通流。古避兵之所。

分水嶺 在縣東南九十里。

桃花峽 ,在縣北五里。中有溪流,其石似玉。硯石峽 ,在縣東南四十里,中有石,溫潤佳美,堪鐫為硯。

銀罐谷 在縣南三十里。舊有銀銅、鐵冶、酒井、鹽池。

渭水 在縣北城下

山丹水 在縣西十五里,自岷州界來,入渭行栰有魚。廣吳水 ,在縣西二十五里,自漳縣界來,經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