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5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大會坡 在縣西北五十里。

朝那湫 ,在湫頭山,渟泓五畝,中有微行。北河 在朝那湫之下流,匯於馬峽口,循華尖縣城北而東。

南河 在華尖之南,源於齊山,循仙姑縣城之南而東,與北河匯於東峽口。

新店川 與柴坻川近

柴坻川 ,在縣西北五十里。諸水皆東出水磨川 ,與武村川近。

武村川 在縣境,東至斷萬山,匯於汭。按《明一統志》在縣南十里武村

屯頭川 與三鄉川近,流入涇。

三鄉川 在縣境。東經崇信、赤城、良原、靈臺,而東北匯於涇。

白巖川 在大會坡西北十里。

「聖女川 」 ,《化平川》。

龍家峽川 ,與上二川匯於崆峒之前峽。馬支川  、鮑家川 ,皆匯於沙棠川。

臥陽川  蔡家川

瓦亭川 俱匯於金佛峽。

涇水 在縣西北八十里。東流入平涼縣界。北水 ,在縣北一里。東流與汭水合流入涇河。汭水 ,在縣東三里許,流入涇水。

策底水 ,在縣北三十里,東流入涇河。

胭脂川水 ,在縣西北一百一十里。東流入涇水。

《南亂 》出崆峒之後峽,匯於崆峒東麓。

《北亂 》循府川而東,與崆峒前後峽之水合而為涇。

暖泉 在縣西南六里

海龍諸泉 東南入汧

百泉 在大會坡西北十里,流為白巖川木賊溝 ,與延官溝源同。

延官溝 ,出縣西南十八盤諸泉。

鎮原縣

東山 在縣東二里,極高峻,其下為舊東山縣。大隴山 在雞頭山右二十里。

玉山 ,在縣東十里。多白石,陰雨之夜,明艷如玉,雖數日後,其光不熄。

雞頭山 ,在縣西五十里。隗囂嘗使其將王孟塞雞頭山道,以扼漢兵,即此。

雉頭山 ,在縣西三十里,狀如雉頭。秦始皇二十七年,巡隴西、北地,至雉頭山,即此。

潛夫山 在縣北五百步,即東漢王符著《潛夫論》處,上有讀書堂。

桃坡 ,在縣西八十里,其地有桃萬株。

風堆 ,在縣西十里。獨阜上有故臺,側有風伯壇,俗呼為「風堆。」

和戎原 在桃坡南二十五里。

涇水 在縣境

高平川水 在縣南二百步。源出舊縣之大壟山若水谷,一名若水。肥水。蒲水自延水入焉。石門峽水 在大壟山北阜,有水逕流,謂之「峽水。」

次水 ,在縣東北六十里。與若水、東水亂流參差,合而為一,下流入高平川。

若水 在高平川水出焉。

一水 在五泉交匯。按《明一統志》:「三水在縣西北六十里,流三派,會歸一川。」 又有水五,俱出隴山,合而為一,又名一水。

三川 ,在縣西北三十里,一源三派。按《明一統志》:「其源本一流而為三,入高平川。」

肥水 ,去三川十里。按《明一統志》,在縣西北四十里,與自延水俱注高平川。

蓮花池 在縣西一百二十步。旱不涸,冬不沍,舊植蓮甚廣,故名。

石泉 在縣西三百步。水從石孔中出,四時不涸,夏涼冬溫,官民汲用。

溫泉 在縣境,冬夏常溫。

自延水 在縣西,石竇出泉,汲焉。

蒲川 ,在縣東北五十里。按《明一統志》,發源南蒲谷,與靈臺細川水合。

三水 去蒲川十里,與高平水咸,東匯於涇。鹽池 在縣東,有泉冬溫,又有泉可植蓮。皆東入高平川。

太陽湫 在五泉里

任湫 在新城里

聖井 在石窟寺

九龍井 在上作里,以原高難鑿,故得名。《固原州》。

大六盤山 :在州西南七十里。曲折險峻,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