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0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鑾坡 在府城北,唐金鑾殿側,德宗移學士院於此。

勳蔭坡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牛頭寺下。「朱坡 」 在府城南四十里,與華嚴寺近。

塔坡 在府城南二十里韋曲西。有浮圖,今無。北曰「上塔坡」 ,南曰「下塔坡。」

鮑坡 在鳳棲原東南,今為「鮑坡里。」

玉案峰 ,在太乙峰東,其山平齊如案,故名。古詩云:「雲從玉案峰頭起,雨自金花洞口來。」 霧巖峰 ,在玉案東。

鴻固原 ,在府南四十里。

「高望原 」 在少陵原北,即高望堆。

豐梁原 在少陵原東南,西為嘉川,東為焦戴川。

開元坡 在興慶池西,為明皇藩第,後廢為坡。元稹詩「開元坡下日初斜」 ,即此。

「二稜坡 」 在北郭外,西亙長安。

「七里坡 」 ,在高橋,達白鹿原諸村路。

「龍首坡 」 ,在金鑾坡東。

翡翠坡 在宜平坊南。開元、天寶間,為教坊妓館。商左山詩:「杜陵野老吞聲哭,不到臙脂翡翠坡。」

臙脂坡 即翡翠,或云與翡翠相接。李長源詩:「薄遊卻憶開元日,常逐春風醉兩坡。」 蘇東坡詩:「不學長安閭里俠,貂裘夜走臙脂坡。」

草場坡 在南郭外

西市坡 《在舊西市》。

狗脊嶺 在城東南隈。明張治道詩:「嶺東在城外,嶺西在城中,城中不可見,城外有遺蹤。」 孝子嶺 ,白鹿原西北嶼也,俗名鷂子嶺。南杜固 在神禾原東北,即杜正倫鑿開水利者。俗名鳳凰嘴。

杏花坪 在皇子坡南

竹谷 ,在石鱉谷東南,《五臺》由此入。其水西北流投灃。

郊谷 在炭谷東。谷口有遇仙橋,上為仰天池,即普光寺。有無壞禪師塔,塔上有辟支佛骨,下有普光下院,今廢。其水西北流投潏。

土門谷 ,在郊谷東,內有五祖窯、「二龍塔。」 羊谷 ,在土門谷東。

小義谷 在羊谷東。內有仙人潭、軒轅寺。白道谷 在小義谷東,為嘉五臺入路。

大義谷 在白道谷東通興安路,龍首原祖脈于此。

庫谷 在大義谷東。上為太興山,下有龍攻渠。荊谷 ,一名「荊谿」 ,來自藍田,至康村入邑界。本名「長水」 ,後秦姚興避諱改焉。水下流合採谷石門水為滻。

川 滻河川上游也。其地多水田,漕水 由縣界坑河分水,約五里西流。

狗枷泉 在豐梁原東。狗枷嘴水下流入滻渭水 ,在府城北三十里。《淮南子》曰:「渭水多力宜黍。」 按《咸寧志》:在城北五十里,出鳥鼠同穴山,遞流自長安入邑界,東去臨潼可二十里,沿河民多種黍。其南曰渭陽。《詩》:「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史記》:西伯獵,遇太公渭之陽。又渭水,秦大川也。《漢書》:武帝元光六年,穿漕渠通渭。唐人詩有「渭水自縈秦塞曲」 之句。

滻水 在府城東十五里,出田谷,至灞陵入渭。按《咸寧志十道志》曰:「荊谿、狗枷二水之下流也。」今按:川,焦戴川及湯谷、採谷、石門諸谷水皆會焉,不獨二水然也。《地理志》:出南陵縣之藍田谷,北流入灞。《史記》:秦都咸陽,灞、滻長水。灃、澇、涇、渭非大川,以近咸陽,盡得祠之。川寬十餘里,民隄水灌田,產物最盛,沿厓多名跡。灞水, 在府城東二十里,本名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源出秦嶺,會滻水入渭。

潏水 在府城南二十里。一名沈水。發源南山石壁谷,北流經昆明池入渭。按《咸寧志》,其水為太乙、土門、大小義谷之下流。西北流四十里,經申店。西有香積堰,鑿神禾原,西南流至香積寺,投滈入灃也。

灃水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出灃谷,北流入渭。按《長安志》:在城西二十五里。《詩》:「豐水有𦬊」 ,即此。鎬水 ,在府城西北一十八里。上承鎬池,下流合滮池水,注渭。武王遷都依此,水曰鎬京。漢曰鎬池。

交水 在府城南三十里。一名湢水。上承樊川,西至石碣,遂分為二。一注灃河,一入昆明池。御宿川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按《咸寧志》揚雄《羽獵賦序》曰:「武帝開上林,東南至御宿川。」 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