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葉縣學 在縣治東。金至大三年,知縣劉從益建。為殿三楹,堂三筵,左右廊廡十有四,前三門,旁有四齋,下至廚庫咸備。趙秉文「記。」 元至元戊寅,縣尹郭岩舉重修,羅允登「記。」 後為兵毀。明洪武元年,縣丞傅璧即舊基重建。萬曆十七年,知縣高文登增修。首為大殿五楹,次及兩廡、戟門、櫺星門。西為馳道,樹坊曰「聖域、賢關」 ,以至明倫堂、射圃、博士燕寢,罔不周飾。申嘉瑞《記》。明末兵燹,廢壞幾盡。順治十三年,知縣許鴻翔重修。

皇清康熙十四年,知縣潘見龍、呂柳文相繼增葺。

先師廟:五楹 ,左右兩廡各七間,戟門三間。

「名宦、鄉賢」 祠 各三間,櫺星門三座。

泮池 :在櫺星門外,中建「憤樂亭。」 知縣許鴻翔建。

啟聖祠三間 ,在明倫堂西。

以上俱許鴻翔修

明倫堂五間 在殿後,堂東為日新齋,西為時習齋,今俱廢。堂前為儀門,左為入道,右為由義。儒學門三間在入道門前。教諭宅舊在啟聖祠西,今改明倫堂後。訓導宅原有二,在啟聖祠南,今在祠後。

問津書院 在南關昆水南。嘉靖十二年,參政劉漳檄知縣賈樞創建。萬曆初,議毀天下,書院遂廢。至萬曆十八年,知縣高文登興復前殿,設宣聖主子路長沮桀溺。東西配置講堂四楹,東西號舍十餘間。督學周夢暘《記》。今廢。

問政書院 :在舊縣。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呂柳文重修。

曬書臺書院 在滍水南,知縣呂柳文重修。學田 原額地五頃六十九畝七分,萬曆十七年,知縣高文登置,邑人衛東楚「記。」 每畝租銀三分,除荒實徵,歲解銀七兩三錢一分一釐。

南陽府戶口考        府志

合屬總數

原額人丁三十六萬二千一百九十六丁半,原額丁銀二萬九千九百二十兩三錢八分三釐。除逃亡人丁二十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九丁半,逃亡丁銀一萬八千八百三十九兩一錢一分二釐八毫。又舊管人丁內,除歸併護、儀二衛司二千二百一十二丁,除丁銀二百一十二兩九錢三分。

實在舊管人丁一十四萬八千七百六十五丁,共徵丁銀一萬八百六十八兩三錢四分二毫。於康熙三十年奉文編審,開除老故人丁六千一百四十三丁,共除丁銀五百三十兩四錢一分四毫。

又舞陽縣舊丁內減則銀一十兩四錢五分。以上開除並減則,共除銀五百四十兩八錢六分四毫。

新增人丁一萬六千二百二十五丁,共增丁銀一千三十七兩九錢五釐八毫。

又舞陽縣舊丁內陞則銀九十兩九錢五分。以上新增並《陞則》共增銀一千一百二十八兩八錢五分五釐八毫。

新增實在人丁一十五萬八千八百四十七丁新增並《陞則》,共徵丁銀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六兩三錢三分五釐六毫。內除優免人丁二千四百七十八丁,優免丁銀五百九十八兩一錢八分二釐;除紳衿例免本身人丁七百八十七丁,免去丁銀四百六十七兩九錢七分三釐四毫;扣解人丁一千六百九十一丁,銀一百三十兩二錢八釐六毫。

實在人丁一十五萬六千三百六十九丁,實徵銀一萬八百五十八兩一錢五分三釐六毫,收併更名,「原無丁銀。」 現在丁五百五十四丁,共徵丁銀五十七兩一分八釐二毫。於康熙三十年奉文編審,開除老故人丁四十二丁,共除丁銀二兩五錢九分二釐零。

新增人丁一百二十八丁,共增丁銀十兩五錢。新、舊實在人丁六百四十丁,共徵丁銀六十三兩九錢二分六釐二毫。

收併護、儀二衛司原無丁銀,現在丁四千五百三十二丁,共徵丁銀五百三十九兩二錢九分四釐。於康熙三十年奉文編審,開除老故人丁一百七十九丁,共除丁銀二十四兩五錢三分四釐。

新增人丁六百七十八丁,共徵丁銀六十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