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百姓轉輜,重給餽餉,軍不乏食,民不告勞。上書請立淇州,淇人立祠祀之。

輝縣

社稷壇 在縣西關街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關街東。

城隍廟 「在縣治右。洪武三年知縣張廉建。弘治八年知縣李琮、正德元年參政車璽、萬曆年知縣聶良杞重修。」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八蜡廟 「在縣東關。成化三年,知縣張錦修。弘治十四年,知縣劉玉、嘉靖七年知縣張天真重修。」

馬神廟 在縣太僕寺前。

衛源廟 在縣蘇門山麓,北門泉上。廟創於隋,殿名「清輝」 ,以祀衛源之神。宋宣和七年,封威惠王。元至元二十一年,加封弘濟威惠王。沿至明洪武十一年,改稱衛源之神。每歲以四月八日,本府致祭。其廟宋慶曆間重建。金明昌間,元至治、至正間重修,及明嘉靖巡按御史霍冀撤而新之。有五龍廟,在清輝殿左。宣澤侯廟在清輝殿右。

皇清康熙三十三年,知府胡蔚先重修,有《碑記》。

風伯廟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黃水口。崖旁有穴,風自內出,廟在穴內。

黑麓廟 在縣東北五十里黑麓山下。廟下有潭,禱雨有應。元至正元年重修。

晉祠 ,在縣西南五里。祠前有泉,自汾、晉潛流至此,即蓮花泉。金明昌三年,鄉人建祠塑像祀之。

共姜祠 在縣治內「共姜臺」 上。

安武王廟 有六:一在縣東門月城內,嘉靖四十四年知縣呂光化建。一在縣城內西北隅,一在城南,一在西關,一在南關,一在百泉廟東。孫登祠 在縣蘇門山巔,正德十一年,御史許完建。

邵子祠 在縣蘇門山上。成化六年,知縣張錦建。

耶律丞相祠 舊在縣安樂窩內,祀元丞相耶律楚材。

姚文獻公祠 在縣西關北內。祀元太師、魯國公雪齋姚樞。嘉靖三十三年,河南參議徐文溥建。

晉僕射祠 在縣西南十五里姚固村。昔唐僕射李靖等行師過此。時盜賊充斥,為一方害,靖遣別將分兵護守,民賴以安。土人德之,建廟祀焉。

蒿里相公祠 在縣西南二十里雲門社。蒿里葢公所居號也。未詳何代人。相傳云:「公登第之初,直諫不從,觸階而殞。」 唐延和間,封直烈侯。元至元二十一年,鄉人建廟祀之。

崔府君廟 在縣西關內,祀唐衛縣令崔玨。嘉靖二十四年重建。

包公廟 在縣西十五里史村。祀宋包孝肅公拯。又「卓水南」 亦有廟。

岳武穆王廟 在縣西門月城內,萬曆四年建,寺觀附。

本府

寧境寺 在府治西南隅。舊為院,五代晉開運二年建。元末兵燬,沿至明洪武二十三年重建,改為寺,置「僧綱司於內。正德七年、嘉靖二十五年重建。」

靈感觀音寺 在府城北一里。嘉靖年間建。觀音寺 在府南關。元延祐二年重建,嘉靖三十年重修。

熙寧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東晉時建,沿至明弘治、嘉靖年間重修。

廣福寺 在府城北三里,宋天聖七年建,沿至明永樂十一年重修。

香泉寺 在府城西北霖落山,寺近香泉,因名。元延祐間重建。

六度寺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壇山之麓。唐開元初建,宋聖曆間修,沿至明正德十六年重修。白池寺 在蒼峪山北。宋建炎三年建,元至正五年修,沿至明永樂間重建。弘治十四年、嘉靖二年繼修。

大悲寺 在府西二十里頓坊店西,元至治三年建。

觀音寺 在府城西二十里司馬村,唐龍朔二年建,明成化八年重修。

佛會寺 在府南十里。成化癸巳年建,正德壬申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