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彈壓之,難免後虞。」僉以為然。乃咨詢相度,得吉地曰 青羊村者;林巒盤紆、形局軒豁,且據諸山之堂奧,可 以控制四表。公審於眾曰:「非斯地不可。」會巡撫都御 史王君應鵬暨藩臬諸司群謀協同,乃議割潞城縣 所轄地一十六里,壺關縣十里,黎城縣五里,共割地 方三十有一里,以為新縣版圖百凡,一切計慮纖悉 罔不周到。抗疏陳便,上報可,因錫縣名曰「平順。」命下 有司,翕然作而行之。召史繪圖,辨方定位,鳩集工徒, 卜吉以從事。因山為城,因城為隍,延袤方二里許,闢 東南二門,構橋通道。宅城之中,近北建縣治,繚以崇 墉,冠以麗譙。門屏廳廡,庫藏廨宇、土地祠、吏舍監房, 小大畢具。而陰陽、醫學、「申明」、「旌善」二亭,咸置於大門 之外。其他若儒學、僧、道會司,倉廒鋪舍,凡治民事神、 造士賦政之區,準舊規備今制,咸極一時之觀。又設 王斗崖、蟠溪峰、白雲谷巡檢司,玉峽關、虹梯關,划治 險隘,以為通衢八。蓋於禦暴已亂,保障之備,特加詳 焉。經始於嘉靖八年九月望日,造成於嘉靖十二年 二月朔日。凡財用取給於公家,力役則雇募亂後餘 民,而他府州縣分毫不預焉。蓋事之始終,經營規畫, 悉出公一心之存,而巡撫藩臬諸君贊相以成之。然 非聖天子倚任忠良,勿貳勿疑,其何能盡嘉謀以豎 此瑰偉之績哉?抑此舉也,人足以勝天,理足以制氣, 是使驛騷甫定之民,寧茲新邑,養父母,保室家,長子 孫,永去危亡之禍,而享太平之福,其功不亦大哉!當 夫賊之破滅也,天誅之行,止於元惡,而脅從污染,非 特宥其死命,且容養匡翼,務為千百年之圖。是「殺之 之義何其薄,而生之之義何其厚!義之裁制何其精, 而仁之覆囿何其廣也。」亦猶天地之殺物於窮冬,纔 旬朔爾,而生養成遂,乃歷春、夏、秋三時焉。是雖一事 之微,而聖天子裁成輔相,傾否為泰,以嘉靖萬邦,宏 謀遠略,從可識矣。少傅公今日密勿機務,弼成治理, 以垂名於竹帛,亦於是乎基之。江西右布政使李君 崧祥,昔以按察司兵備副使嘗預謨議,舉職守,思惟 一時政令之大,不可無紀也。時走狀京師,徵予文,將 刻諸石,以昭示無極,義不可辭,乃為述其梗概云爾。 若夫經費工徒,規制度數大小,諸司從事,氏名之詳, 不遑殫書,另刻諸碑陰。

《東山書院記》
呂柟

東山在潞州東南七十里雄山鄉,即俗所謂「東嶺」也。 仇氏時茂森族居於此。時茂自其父祖及兄時濟楫 輩,與其子孫立家範以同居者,蓋四世矣。又常修舉 《藍田呂氏鄉約》,以化鄉人者,蓋三百餘人矣。興建義 學於其舍傍,以教鄉之子弟者,蓋五七十家矣。猶以 為未也,乃於雄山之東嶺建書院焉。平其巔巘,實其 磵壑,為方四畝,甃石為基,崇丈有五尺,圍六十餘丈。 其上繚以瓴甋,以為周垣。於其內建先師廟三楹,其 後為學習堂三楹,主教者居焉。齋四,曰志道、《據德》《依 仁》、游藝。在堂之前相對列。其廟之前,則建入德門。門 南構樓,崇丈有五尺,以儲古今典籍,曰尊經樓。樓下 前額則題曰:「東山書院」云。樓之北,井廚、碾臼、碑亭皆 左右列其南也。廂屋共六楹,以居園丁田卒。有橋突 起於前,下為橫池,凡東山之水皆趨聚焉,實入門之 始途也。曰「格心橋。」院外西北置田五十畝,煤窯一坐, 則以供春秋粢盛及有事於書院者之用。斯役也,蓋 三年而後成,倡之者雖時茂,而經營創作則時淳尢 專任焉。往予在解時已記之矣。至是時,閑以前規之 未詳也,乃奉時淳及時表之命,披風霜、冒波濤,渡江 而南,以再問涇野子曰:夫書院自唐宋以來,白鹿嶽 麓處多有之,蓋以稗學校也。然其後多課諸生文藝 科第,而於朱子舊規鮮有舉也。夫東山書院之建,匪 但以呻佔畢工,辭華而已。或曰:「何以為規?」曰:「即《家範》 以教家,而家道皆可正矣;即《鄉約》以教鄉,而鄉俗皆 可美矣;即《義學》以教子弟,而子弟皆可材矣。蓋先師 夫子及諸賢之道實不外此。士能如此,雖以治天下 邦國有餘也。」又謂時閑曰:「子博學而篤行,恬於世利 而厚於倫理,真石巖之處士也。望即於此設科,以待 鄉之俊秀而教育之,明先聖之道,為邦人」之式,無為 厚自遜也。慎之哉!書院之設,人將以爾為標準也。仇 氏而不能慎終如始,則斯書院也,雖近世之課文藝 科第者不逮,而況其他乎?

《遊紫團山記》
栗應宏

嘉靖戊子秋,予東遊紫團山,自五龍信宿而至。道路 窈窕,穿林木而上者幾十里。及慈雲寺,有僧數人邀 予觀元人《三十六景詩碣》於古壁下,仳仳然散且缺 矣。由慈雲石磴硈屈攀巖而下者復幾里,則袤然福 地,為雲蓋寺。山勢壁立,巉兀而盤遶。諸峰挺峙,競秀 而變形,望之鬱鬱蔥蔥。西連王屋,東俯林慮諸山南 北相拱帶,跨青蓮百泉之勝,斯為太行樞要也。乃抵 寺憩數日,山僧導予遊,循石徑,南渡溪,由東峰入屏 山,遮地即為參園,已墾為田久矣。歷西筆峰,緣石而 出,時藥物纍纍然,幽香沓至。復西轉觀瀑布,淙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