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目錄

 潞安府部彙考二

  潞安府關梁考

  潞安府封建考

  潞安府公署考

  潞安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三百三十二卷

潞安府部彙考二

潞安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長治縣附郭。

龍泉橋 在郡南關

金橋 在郡西南關。唐景龍中,童謠云:「聖人執節度金橋。」 後明皇由此朝京師。

老胡橋 舊名「通晉橋」 ,在郡城西三里。舊橋圮,有屬胡僧募修者,一夕而成,因以名橋。

石子河橋 在北關外。明萬曆四十五年,僧妙光募化造。

永濟橋 在郡城南韓店,創自宋宣和間,元時重修。

淘清橋 在郡南淘清河。「河源流頗遠,又委曲而來,夏月有暗漲,趨避不及,漂沒者多。明嘉靖中,鄉民建,工頗巨,民便之。今衝激就圮,宜急修治,則費省而力易矣。」

郜金橋 在郡城南關廂二里,山水河上。《長子縣》。

長平關 ,在縣南四十里。

穀關 在羊頭山下

橫水巡檢司 元置,西控平陽,在邑西七十里外山谷之中,實扼要地。昔設巡檢司,察奸宄,防暴客。自關廢而官裁,今且為私販往來之便道矣。督捕者宜加意於此。

雍水橋 在縣北三里雍水上。

藍水橋 在縣北藍水上。明洪武中,縣丞馮道古建,工頗巨,行者稱便。今崩圮過半。

喜陽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窟陰溝中河西村後,石砌雄壯。明萬曆三十九年建。

東裏橋 有二座

固益橋 在縣南大道上青仁莊,石砌。

雙濟橋 在鮑店鎮張莊鋪。康熙四十二年,居民募建。

屯留縣

上黨關 魏寄氏縣。有上黨谷,先屬猗氏,今屬屯留。

仙濟橋 在上村

鳴水橋 在鳴水村,今廢。

良馬橋 在邊寨

讓功橋 在東門外

青苗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石砌,為水衝壞。康熙五年,復建石橋。

積石橋 在縣東二十四里積石河上。元至正十五年建。

襄垣縣

井谷關 後魏置,北齊廢。在縣東三十里天井谷內,深邃如井,故名之。

牛谷故關 ,在縣東二十里。

五巑關 明正統間,撫臣請於「五瓚山」 置關,駐虒亭鎮。北控沁州,在縣西南七十里。其地孤遼,為南北之咽喉。有巡檢司,今裁。

永惠橋 在甘水上。知縣張曉建。

太平橋 在紫岩寺東,宋天聖二年建。明成化間,知縣王溫、劉瓚重修。

市橋 在縣故城先天觀後,相傳以為豫讓伺襄子之橋。

虒亭橋 在虒亭鎮

南營橋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通濟橋 在縣城南門外。

圮橋 在縣西一十五里下谷村之西。其下二水合流,世傳即張良進履處。

夏店橋 在縣西三十里夏店鎮之西。成化間,知縣張曉建。

義濟橋 在縣西南三里靴窯溝。

王橋 在縣南十里。舊有石橋跨於濁漳之上,後為水衝毀。今遇冬月沍寒,搭木橋以濟《潞城縣》。

石梁 ,在縣北四十里。臨潞荀林父伐曲梁,即此。

鳳棲橋 在縣東十五里。

微子橋 :在城東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