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傳,則夫四方之遠、百世之下,有志以續方輿、序貢賦 者,何從徵焉?使徒游心想像於文字之間而莫得其 真,非闕典歟?」於是謀諸同官,命工作圖,狀池形勝,纖 悉必具,將以勒諸貞珉,摹傳流布,不遠千里,徵言記 之。予聞史君之在河東,多有興作,率求館閣之文,鋪 張紀述,足以傳遠。今乃猥及於予者,不以予嘗熟遊 其地,見之真則必說之詳,說之詳則可以傳之遠邪? 抑予嘗觀於是,而竊有感焉。夫自兩儀奠位,五行殖, 則天一生,水潤下作,鹹,而鹽出焉。然其出非一種,成 非一名。彼海居百川之左,井踰九軔之深,潤下味鹹, 煮之為末,名曰「散鹽」,固其理也。今河東地高,無川澤 之瀦池,深不及數咫尺,水雖鴻鹵,無事煎熬。惟於炎 夏驕陽一蒸,南薰四拂,則池面參差,層湧疊出,須臾 凝結,爛然若春葩秋萼,光彩眩人。薄暮丁夫出之,場 堆露貯,晶熒的皪,皆成粒顆,名曰「瑞鹽」,歲登課額若 干萬計。葢其全出化工,匪假人力以濟民生,資國用 與海分功,豈非天地自然之利歟?夫以是池生民之 寄,功用之溥若此而不有圖像示人,則諮詢雖累牘, 安能擬諸形容哉?故圖者,所以肖其形,而默示人於 不言之表者也。自龍牒浮河而羲畫彰,龜文起;洛而 禹疇敘,圖籍之興,肇於此矣。若吾《孔昭》,可謂知所本 者歟!吾知是圖之出四方,覽者不費詞說,而池之勝 概瞭然心目間,雖百世之下,亦可按而得之矣。故為 誌之,使知孔昭之作,其於世道誠有補云。

《遊王官谷記》
呂柟

「王官谷,唐司空表聖隱居之地。前少參許君德徵所 重修,今臨晉君丁君仲本增飾之,招道流以居守者 也。往時諸友多言其勝。涇野子至解之,再月,偕丘孟 學往遊焉。」馬至故市,西折而南,谷水北流入市,即貽 溪。沿溪南行五里,至谷口,路多巉,巖石礙馬,赤棘夾 路掛裳衣躑躅至先門,伏馬而過。道流引登高致門, 門下砌石,百級夾挾之,而後能上,見危閣焉。北過休 休亭,拜表聖畢,則日已暮。乃北過了了亭,飯於聚仙 堂。有侯沂、段緩兩生,讀書於白雲洞中。白雲洞者,元 孤雲子李了了庵所居,以學休休者也。臨石泉橋,望 天柱峰,見群山四周,孫子環拱,而此峰孤高插天,與 故市街所望益不同,蓋其峰南之崇山又遠也。渡橋 夜與孟學連榻於石泉洞中。洞在天柱峰根,其前有 清流自東瀑布泉引來,而西為小池,欄杆護焉。寢洞, 談今古,論經籍,久而後能寢。晨興瞻表聖像,飄然有 出塵態。讀《休休記》,其抱經濟才,與時不合而隱,甚可 痛惜。但末題「耐辱居七」則,又病其隘也。壁間多宋、元 人詩,皆有思致。徘徊遲久,道流引登西山,觀秦王硯。 硯大如碾盤,無口,下如尖底。磑表聖《山中記》已有此 名,自硯傍不由故徑,懸下蒼崖,觀雙人石,石在天柱 峰中西北,倚峰而立,有圓石二枚,恍如人面狀,又似 北望秦王硯而欲濡毫者也。或曰在天柱峰東者為 真云。道流又欲西觀藏雪洞,北至蘆葦泉,言洞常出 雲,而泉更甘冽,為曹仙姑地,乃未往,直趨掛鶴臺。瀑 布自天柱直下,而臺在其左傍。鶴二月來,五月生子, 去有懸草眠跡焉。臺東同孟學四人,各據一石而坐。 北瞰天柱,益突兀,有四瞻雲日俱無影,止有「一峰高 接天」之句。欲東升以觀東瀑布,道流難之。又欲南進 以睇黃河,道流又難之。乃嘆曰:「天下奇觀,豈可盡哉!」 遂北反,坐聚仙堂而飯,時已辰巳間。飯已,東遊豬耳 山,東南至瀑布。登懸崖以觀之,聲如雷轟,貌如雪舞。 瞻眺更久,乃下崖傍流而行。北至柿林,臨流編空磯 上。孟學坐一孤嶼,有僧在樹頭摘柿而落紅滿地,吟 興具發,孟學得二絕一律,予得六絕,兩生皆有一二 絕。僕人自故市沽酒者至,道流菹以鮮蕨秋英,乃滌 巵澗中而傳酌,蓋不羨古流觴也。遂北至觀泉亭,則 東西瀑布合流之地,即表聖之濯纓地也。徙倚移時, 詩成而還。問修史覽照,瑩心九籥,擬《論語》亭及一鳴 窗,道流皆曰:「忘之矣。」乃謂孟學曰:「柟常薄唐詩人,若 表聖者,豈可以詩人自柟?」舊過聞喜,以塵事問德徵, 時已休矣。「今見其所舉,予見笑於德徵者多哉!」遂歸 聚仙堂,取宋御史壁間詩韻與孟學賡和之,後寢。又 明日,自石泉洞南登,路如蚯蚓,柏檜交錯難進,乃以 手附道流背一皂,又以繩引道流手而後上。至秦無 隅塔前,北望不見峨嵋坡。是日微陰,蓋予已出雲霧 之上矣。盤曲再登,至李孤雲塔,孟學嘆曰:「世之廉夫 清士,不用於時,避世而至此邪?則豈非時輔之失哉?」 予笑而未諾。又東繞而上,至八仙洞,洞己到天柱峰 腰。洞口俯瞰,乃謂孟學曰:「彼李孤雲者,風斯下矣。」出 洞欲直上天柱之頂,道流皆謂路不可行,扯予衣帶 脫然予努力勇往,幾至其頂。俯看八仙洞,又渺乎其 下。當其飄然之意,蓋又非此流所能語也。又嘆曰:「不 知當時表聖之足履,德徵之攀緣,曾至此否乎?」孟學 曰:「可記之,以諗表聖與德徵。」於是仲本聞之,使段生 三取而勒諸石。

《風陵享殿記》
王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