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二十三卷目錄

 平陽府部彙考十七

  平陽府兵制考

  平陽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三百二十三卷

平陽府部彙考十七

平陽府兵制考        府志

本府

太原鎮 平陽舊設《道標》。

皇清康熙元年,奉裁,改設「提督衙門。」四年,移駐太原。

府。十四年復移駐平陽。後提督奉裁。二十二年移太原鎮駐平陽。總兵官一員。

鎮標左營 中軍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戰兵一百七十名,步戰兵四百七十六名、守兵一百二十九名,共官兵七百八十三員名。

鎮標右營 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戰兵一百四十名,步戰兵四百九十九名,守兵一百三十六名。共官兵七百八十三員名。

平陽營 參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馬戰兵七十八名,步戰兵二百八十九名,守兵四百四名,共官兵七百七十七員名。分防地方 :曲沃縣侯馬鎮兵二十五名,蒙城鎮兵五名,隘口鎮兵五名,臨汾縣北高鋪兵五名,南大韓鋪兵五名,岳陽縣兵十六名,草峪嶺兼防三不管嶺兵十六名,浮山縣兵「十六名,留平把總來往巡查;趙城洪洞、曲沃兵三十名,分派防禦,左哨把總來往巡查;襄陵太平、絳州、稷山、河津兵五十名,分派防禦,右哨把總來往巡查。」

外州縣

吉州營 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十名,步戰兵二十五名,守兵一百八十八名,共官兵二百二十六員名。

分防地方 :「吉州平渡關兵四名,李兒坡兵四名,馮家集兵五名,官灘裏兵四名,把總來往巡查。七郎廟兵四名,釣魚崖兵四名,師家灘兵四名,船窩鎮百總一名,兵二十九名,鄉寧縣管隊一名,兵十名,俱千總來往巡查。」

隰州營 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十名,步戰兵二十五名,守兵一百八十八名,共官兵二百二十六員名。

分防地方 :隰州上莊村兵十名,辛莊村兵十名,大麥交兵十名,義泉鎮兵五名,水頭村兵五名,回龍鎮兵五名,紅寺則兵五名,石口則兵五名,蓬門村兵五名,汾西縣百總一名,兵十九名,靈石縣冷泉關營 把總一員,住劄水頭鎮,馬戰兵十一名,步戰兵十一名,守兵八十八名,防伏地方 靈石縣仁義鎮兵十名,韓信嶺兵三名。兩渡鎮兵十名,夫妻廟兵三名,張家峪口兵三名,吳家墳兵三名。《北路交界》兵三名,郭家溝兵二名,趙遙嶺兵三名。東山曲買村兵十名。靈石縣百總一名,兵十七名。霍州管隊一名,兵十六名。

蒲縣黑龍關營 把總一員,守兵九十名,防伏地方 。「蒲縣惡野嶺」 兵十名,「義社莊」 兵十名,「分水嶺」 兵五名,「蒲縣」 管隊一名,兵十九名。「霍州辛置鎮」 管隊一名,兵十九名。黑龍關與永和營、大寧營每季更換。

永和營 把總二員:一員駐劄永和縣,一員駐劄永和關;守兵九十名。

防伏地方 :永和縣《雙山嶺》兵五名,《大寨嶺》兵五名,劉家圪台兵五名。

大寧營 :把總一員、守兵九十名。

防伏地方 :大寧縣:「東路羅曲村,兵四名;西路道教村,兵四名;南路寺落村,兵四名;北路房村」 兵四名。

翼城縣西塢嶺 ,把總一員,駐劄吳村鎮。馬戰兵三名,步戰兵九名,守兵六十九名,共官兵八十二員名。

分防地方 :翼城縣隘口,兵十名,程公村管隊一名,兵十九名;翼城縣管隊一名,兵十九名。蒲州營 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二員,一員駐劄安邑縣,一員駐劄臨晉縣。馬戰兵五十四名,步戰兵一百九十二名,守兵二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