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慈雲院 在庭城村,金大定時建。

普濟院 一在尉村,金大定二年敕建。一在褚牛里,元敕建。

清涼院 一在文吉村,金大定二年敕建。一在南莊,元敕建。

香巖院 在史村,金大定年敕建。

準提庵 一在上西關,一在「張寨。」

皇清康熙七年,大學士衛周祚、尚書賈漢復建。

千佛閣 在任莊里

紫霞洞 在裴南里

招仙洞 在隘口,有石井二百餘尺。

真武廟 一在城西關,一在四陵寨,又各州縣俱有。

龍王廟 在張少里。相傳晉侯時,祈禱有應封。玉清觀 在縣東。金大定年建。明洪武間置道會司,今廢。

九龍觀 在縣南二十里景明村內有古柏一株,大十數圍。相傳九龍神為本村人。

會雲觀 在蒙城里。又會真觀在義城里。太清觀在八頃里。太虛觀在北王村里。龍祥觀在東縣冊里。龍泉觀在平樂里。雲臺觀、遇仙觀俱在東陽呈里。崇德宮在林交里。修德宮在史村里。先天宮 在東常村。

翼城縣

太平興國寺 在縣西門外。唐貞元三年建,初名慶國寺。宋太平興國年間敕賜今名。內有十二院:曰天王,曰北羅漢,曰西羅漢,曰南羅漢,曰華嚴,曰藏經,曰上生,曰觀音,曰文殊,曰慈氏,曰鐘樓,曰大雄殿。今所存者,惟大雄與《華嚴》《藏經》數處耳。明洪武間置僧會司,弘治年重修。香雲寺 在南梁村西北,唐太和三年建,院多古柏。又法雲寺,在南衛里。

金仙寺 舊在東門外澮水旁。宋仁宗時,有僧號「金仙長老」 ,因以名寺。元延祐間,徙同潁坊。有元學士趙孟頫書《裕行和尚道行碑》。

壽聖寺 在下交村西。宋治平四年重修。又聖壽寺,在符柵村。

天竺寺 ,在唐城里西。宋元祐七年重修。龍興寺 ,在陵下村西。宋靖康二年重修。石相寺 ,在堡子村東。元至元年重修。又雲隱寺,在楊窊村。法輪院,在中衛村。

龍泉寺 ,在馬冊村東,元至元十三年重修。興福寺 ,在鄭莊東,元延祐二年建。

興龍寺 在灤池山曲,舊名「羅漢洞。」 元至治中,僧碧雲重修建。

佛巖寺 在澮史村西,元至正間重修。

十方院 在人望村。金大定間修。

彌陀院 在澗下村西。元大德八年建,有紅梅一株,又名「梅花寺。」 又興國院,在北史村,金天會間建。

「碧雲庵 」 「在古暑村」 ,元建。

翔清觀 在南梁村東,宋元豐四年建。

棲真觀 在東河下,澮水北崖上。元初建,明嘉靖二十四年為水所浸,改建北原上。

頤真觀 在下村東北,元至元年重修。又仙洞觀,在風雨壇南崖下。

乾元觀 在順村東。元大德八年重修。又安靖觀,在覆續村。懸泉觀,在四望里。

棲雲觀 在清流村東。元延祐年建。又長春觀,在南史里。清和觀,在西關里。道士張志和建。慶唐宮 在石橋里。唐開元十四年建。

紫陽宮 在縣唐城坊,相傳即真人張伯端修養處也。元至正初建,明洪武間置道會司汾西縣。

建福寺 ,在縣西四十里勍香鎮。唐太和元年建。

興原寺 在縣治東,金大定二年建。

覺圓寺 在水潤里,元延祐年建。

巖棲寺 在縣治西禮義坊。元至順三年建。明洪武間,置僧會司。

聖水寺 縣西南四十里。

洪濟寺 在三雲村

沖祐觀 在縣西北禮義坊。初名「玉兔觀」 ,以其地常出白兔也。宋宣和五年,改今額。明洪武間,置道會司,併招仙、葆光、靜虛三觀入焉。

洪濟觀 在縣西五十里山雲村。

靈石縣

兜率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光陽山下。舊名「大慶寺。」 元大德三年重建,改今額。明洪武間并聖壽寺入焉。

資壽寺 在縣東八里。元泰定三年建。明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