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廚房、兩廂房、住房,規制一新。

主簿署 在縣堂迤西之北,今廢。

典史署 在縣治

皇清順治十七年、康熙十一年,相繼重修大門、二門。

大堂、二堂並東西皂隸房、住房、廚房、耳房、書房。陰陽學 在縣西。

醫學 在樂育坊

僧會司 在普安寺

道會司 在馬神廟

察院 在縣治東西街

布政分司 在北《街西轉縣》後。明正統中,改縣府館為分司。嘉靖間,徙建於此。

按察司 舊名「府館」 ,原在北城下,後改建於布政司西。

龍山驛 在縣西關。洪武九年建。正統十年增建鼓樓。嘉靖十三年知縣程顯建儀門,驛官裁。黃山館驛 在城西南六十里乾山都。洪武九年建。弘治元年知縣范隆增建後廳。

馬停鎮巡檢司 ,在縣西四十里馬停社。洪武二年建,三十一年設,置沿海營寨,移於白沙社。預備倉 在布政司西。

火藥局 在預備倉後,坐東向西,正房、廂房、中庭、大門。明崇禎中建。

演武場 在城外東北

會民藥局

養濟院 在南街東巷

漏澤園

福山縣治 在城東北隅。偽齊阜昌二年建,元延祐四年重修。明洪武、嘉靖、萬曆中相繼重修。中為大堂,堂後為住宅,為退廳,為中廳、東西廂房,西廳、東書房。大堂前為贊政廳、架閣庫、戒石亭。東西列六房,前為儀門、東西角門。儀門外西為獄,右為寅賓館。土地祠在寅賓館後。儀門前為大堂樓,門樓之左為鐘樓,為門房街。西為「申明」 、「旌善」 二亭。

縣丞署 ,在大堂東。裁「縣丞」 ,改為主簿署。主簿奉裁,附知縣宅內。

主簿署 ,在大堂西,裁主簿,後改為典史署。內大堂、中廳、後廳、東西廂房、西書房二門、大門。典史署 ,在大堂西角,今改為本衙。甬道、陰陽學 、醫學 俱在城西,洪武年建。

僧會司 附《福聖寺》。

道會司 附「修真觀。」

察院 在縣治東。原係按察司,明洪武三年建。三十二年,河潰,司傾,改為察院。萬曆中,相繼修葺。中為正廳、左、右耳房,廳後為後廳、廚房。前東為皂隸房,又前為二門、大門,大門外為官廳。布政司 在縣治西。

公館 在縣治南,今廢。

孫郁鎮巡鎮司 舊在縣治西北十五里。明洪武三十五年,移置瀾海口,今廢。

登寧場鹽課司 ,在縣北五里。明洪武二十五年建。

豐盈倉 在縣治西,今廢。

預備倉 在縣治南

惠民藥局 在城西

演武場 在城西半里

養濟院 在城西

諸記場 在縣東北十五里。今廢。

碁掌場 在縣北十里,今廢。

義塚 四處一在縣西二里,一在縣西一里許,一在南案山之陰,一在南堤。

棲霞縣治 在城中。偽齊阜昌五年建。金大定初、元大德間修建,復燬於兵。明洪武、正統、成化、嘉靖中,相繼修葺。中為正堂,後為庫樓、補思堂,又後為知縣宅。大堂前為方臺,豎石為欄,左為幕廳,為土地祠,右為架閣庫,東為寅賓館,西為獄,又前為大門,門之上為更樓。大門外東西為旌善、申明二亭。明末兵燬。

皇清順治二年,康熙元年、四年、八年、十年,相繼修建。

縣丞署 在縣宅東

主簿署 在縣宅西

典史署 在縣宅東南

陰陽學 在北門內,今廢。

醫學 在北門內,今廢。

僧會司 在縣延福寺

道會司 在縣城隍廟

察院 在縣治東

布政司 在西門內,今廢。

預備倉 在縣治。今廢,址存。

義倉 在縣前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