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記之矣

登州府山川考        府志

本府。蓬萊縣附郭。

丹崖山 在府城北三里。東西二面石壁巉巖,上有蓬萊閣及半仙、獅子等十三洞,秀麗奇絕,為一郡偉觀。

田橫山 在府城北三里海上。漢韓信破齊,田橫與其徒五百人棲此。萊州府即墨縣亦有「田橫島」 ,蓋奔竄非一處也。萬曆癸巳,因倭警,調戍兵戍登,立有城垣廨宇,今廢。

密神山 在府城南,盤薄十數里。山之東麓有貴溪,即密水,一名「密水山。」

魁山 在密神山東北,側起一峰,故名。

荊山 在府城西半里。山多產荊,與丹崖、田橫二山相連環抱,色常紫,一名「紫荊山。」

芝山 在府城東南十五里。上有芝山王廟。又黃縣東十里,萊陽縣西北八十里,皆有芝山。羽山 ,在府城東南三十里。《書》:「殛鯀于羽山。」 孔安國注云:「山在東齊海中,即此。」 《蔡傳》以為徐州羽山。《齊乘》云:「羽山之罘水所出,東北流合石門水入海。」 《寰宇記》亦謂此為殛鯀之山,非也。東海既有羽山、鯀廟矣,此偶因名耳。

九目山 在府城東南七十里,山連黃縣界。晏謨《齊記》云:「山有九竅,故名。」

西山 在府城西五里,西王茌之東山也。赤山 在西山西二里。

登高山 在西山迤南二里。

石門山 在府城西十里。山口甃石為驛路,故名。又文登縣東南五十里,寧海州東南五十里,俱有石門山。

黑石山 在石門山之西。

馬鞍山 在府城南十五里,一名「馬兒山。」 文登縣南十里,亦有馬鞍山。

朱高山 在府城東八十里。其山臨海,產滑石。洪武二十七年,移沙門島巡檢司于此。

平山 在府城南二十里。周圍八里,若平地然。影口山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山之巔有故營壘。

崓山 在府城南八十里。其山上下俱平,約有四十餘頃。上有居址尚存,不知其始。

巨山 :在府城東南四十里。

龍山 在府城南四十里。上有龍池、龍岡及龍王廟。舊有鐵場,今廢。

虎山 :在府城南十五里。

白辰山 在府城南九十里。西連三山,迤北三里有龍門三孔,隔山見海。

三山 :在府城東九十里。三峰聯絡,屹然高聳。又云「筆架山。」

丘山 :在府城南七十里。

漏天巖 在府城東三十里海涯。有巖石覆下,石孔如篩,冬夏水滴如漏,故名。

珠璣巖 在丹崖山下。石壁千尋,水中有小石,狀如珠璣,或如彈丸。歲久為海浪所磨盪,光瑩可愛,俗呼為「彈子渦。」 蘇軾嘗取數百枚養菖蒲。臙脂岡 在府城西南隅石牛壕上,土石皆紫赤,舊有桃李花開如臙脂,故名。

臥龍岡 在府城南二里。西麓有清泉湧出,名「臥龍泉。」

望海嶺 在府城西南十五里。山路崎嶇,至此嶺始見海,故名。

獅子洞 在蓬萊閣石巖下,有石伏洞門,狀如獅子,故名。又名「仙人洞。」

沙門島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海中。凡海舟渡遼者,必泊此以避風。上有龍女廟,歷代皆有封額。《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三年,索內外軍不律者,配沙門島。乾德元年,外國遣使獻名馬,蠲登州沙門島民稅,令專治船渡馬。」 元人通海運,于沙門島設監置戍,其時與城北為二社。明洪武初,移二社之民附近郭,而空其島。後為遼人據而居焉。《齊乘》云:「沙門島在豋州北海中九十里,上置巡檢司,海艘南來,轉帆入渤海者,皆望此島以為表識。島山多產美石,今人稱為廟島。」 長山島 ,在府城北三十里,東西長三十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