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用享。

《齊侯鐘八》

《斯男》而執「斯」字,綴綴義政,齊侯左右。母。公之孫,其配, 夔公之而。公之女。

右鐘銘凡十有三,乃齊侯鐘銘,分以銘之,其文辭比《齊侯鎛鐘銘》亦有詳略不同者,《博古錄》云:「是鐘,齊物也。齊自太公望得國,而周天子使召康公命之曰:『五侯九伯,汝實征之,以夾輔王室。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皆得而正之。故自太公流澤之久,迄于桓公,凡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而終以霸焉』。」是器必首稱于桓公者,其以此也。至于言封域之出處,世次之先後,鍚賚之多寡,此不復論,蓋已具於《齊侯鎛鐘》矣。錢塘薛尚功識。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字多闕,不錄。

《青州牧箴》
漢·揚雄

茫茫青州,海岱是極。鹽鐵之地,鉛松怪石。群水攸歸, 萊夷作牧。貢篚以時,莫怠莫違。昔在文武,封呂於齊。 厥土塗泥,在丘之營。五侯九伯,是討是征。馬殆其銜, 御失其度。周室荒亂,《小白》以霸。諸侯僉服,復尊京師。 《小白》既沒,周卒陵遲。嗟茲天王,附命下土。失其法度, 喪其文武。牧臣司青,敢告執矩。

《告高密縣立鄭公鄉教》
孔融

昔齊置士鄉,越有君子軍,皆異賢之意也。鄭君好學, 實懷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吳公、謁者僕射鄧公,皆漢 之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園公、夏黃公,潛光隱耀,世嘉 其高,皆悉稱公。然則公者,仁德之正號,不必三事大 夫也。今鄭君鄉,宜曰「鄭公鄉。」昔東海于公,僅有一節, 猶或戒鄉人侈其門閭。矧乃鄭公之德,而無駟牡之 路,可廣開門衢,令容高車,號為「通德門。」

《齊都賦》
魏·徐幹

「齊國。」實坤德之膏腴,而神州之奧府。其川瀆則洪河 洋洋,發源崑崙。驚波沛厲,浮沫揚奔。南望無垠,北顧 無鄂。蒹葭蒼蒼,莞菰沃若。瑰禽異鳥群萃乎其間。帶 華蹈縹,披紫垂丹。應節往來,翕習翩翻。靈芝生乎丹 石,發翠華之煌煌。其寶玩則元蛤抱璣,駿蚌含璫。構 廈殿以宏覆,起層榭以高驤。龍楹螭桶,山岊雲牆。其 後宮內庭嬪妾之館,眾偉所施,極巧窮變。然後脩龍 榜,遊洪池,折珊瑚,披琉璃。日既仄而西舍,乃反宮而 棲遲。歡幸在側,便嬖侍隅。含清歌以詠志,流元眸而 微眄。疏長袖以合節,紛翩翻其輕迅。王乃乘鸞玉之 輅,駕元駮之駿,武騎星散,鉦鼓雷動,旌旂虹亂,盈乎 靈圃之中。於是羽旌咸興,毛群盡起,上蔽穹庭,下被 《皋藪》。

《擬冊齊王文》
唐·劉禹錫

維某年月日,皇帝若曰:「啟茲東國,境于青州,略隅夷, 導維淄。鹽絺貢庭,檿絲入篚。粵在少昊,為爽鳩之域; 沃若殷商,乃薄姑之丘,周實太公之國。積海岱之饒, 習兵革之盛,因俗簡禮,其政易成。咨爾第二子某,直 諒多聞,溫裕有立。樂于為善,衣其未能,行本真廉,言 依忠孝。固可錫茲青社,俾藩于東。是用命使某官某」 乙持節冊命爾為齊王。往,欽哉!宜聽朕命。夫敬人可 以治國,後己可以得人。謂己不明,任賢良以為明;謂 己不德,資師傅以為德。國安則備關忠孝,人散則忝 爾君親。慎乃厥脩,無替休命。

《謝青州到任表》
宋·劉摯

東方大國,莫如鄆青,愚臣何人,繼命師守。蒞官茲始, 揣己不遑。伏念臣器縕至疏,智靈弗競,遭會繼明之 始,越膺共政之圖。三府空逮於六期,千慮蔑聞於一 得。雖進退必繇其道,常願學乎聖人。而功烈如此其 卑,終難收於士論,寬典刑於司敗,假丘壟之便藩。報 政稽期,實愧三年之魯;改符易地,猶叨四履之齊。惟 「時東秦,號一都會。士知禮義,境控海山。厥民富饒,少 敓攘之舊習;其俗舒緩,有平易之餘風。謹於承流,可 以無事。曾是迂愚之品,獲塵寄委之優。」此蓋伏遇皇 帝陛下,乾健而粹純,豐中而光大。沉幾以通變化,定 鑑以御妍媸;人無遐遺,材以器使。臣敢不振厲衰境, 激昂至恩。簡禮去煩,稍究前修之治;推仁宣澤,庶求 遠俗之安。儻集涓微,仰酬覆幬。

《齊論》
蘇轍

三代之得天下,其所以異於後世者,惟不求而得之 耳。世之論伊尹、太公,多以陰謀奇計歸之,其說乃與 漢陳平、魏賈詡無異。夫陳平、賈詡之事,張子房、荀文 若之所不為也,而謂伊尹、太公為之乎?太公葢善用 兵,老而不衰與?文王治岐,而司馬兵法出焉,要之皆 仁人,豈以詭詐為之,而傾人以自立者哉?管仲相桓 公,霸諸侯,一匡天下,使人免左衽之禍,孔子以仁許 之,然死不旋踵,嫡庶爭立,桓公不得葬,幸而不亡。以 管仲之智,而不免於此,蓋物有以蔽之歟!古者將治 天下,必先治家,以為其道當自是往。管仲為齊大夫, 塞門反坫,身備三歸,而桓公內嬖,如夫人者六人,其 行甚穢,管仲以為不害,霸不禁也。夫古之聖人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