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協夫修築,何為袖手坐視歲歲疲我寧人乎。惟是康熙四十一年六七月間,山水泛漲倍常,凡運河堤岸類多沖決。所由寧陽所沖石梁等口,屢詳上憲協修以非經制,未允批行。嗣後運河各堤,非遇沖決,自難照此例是在後之民牧者。《泗水縣》

石屋山 在泉林北十里。上有朝陽洞。

二旗山 在城西南三十五里,形如蛟龍。紅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上有玲瓏洞。

堯山 :在紅山東北二十五里。

穀垛山 在堯山東南三十里,形如穀垛。馬頭山 ,在穀垛山西南十五里,上有官家洞。九奇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

奉仙山 在縣西三十里。上鐫「奉仙山」 三字。又龍門山北三十里又有栲栳山。

朝陽岡 在縣東二十五里。

鳳凰嶺 在縣東三十里。

石佛峪 ,在城東南三十里,有《石佛像》。

聖水峪賈家峪 ,在城南二十里。

安家峪車家峪 ,在城東南四十里。

果家峪桃花峪 ,在城南二十五里。

碾子峪 :在城東南十五里。

怨兒峪 在城東南四十五里,香山之北。舊傳,卞莊子第三女修行於此,因父惡其信佛,故名。「聖水埠 」 ,在城東五里。

巧石埠 :在城西南十五里。

宮娥埠 :在城東北四十二里。

禽埠 :在城西北三十里。

朝陽洞 ,在城西北三十里,上有石壁插耳,洞口向東。

千戶洞 ,在城東南三十里。又有羅漢洞,洞內有《羅漢佛》數像。

五老洞 :在城東南三十二里。

石屋洞 :在城東北五十里。

《故事》灣 :在縣東五十里石漏村。秋夏鍾水成淵,冬間冰凍,巧結人形物像。

泗河 源出縣東陪尾山。《水經》曰:「泗水出魯卞縣北山,即此。」 其水四源並發,循城北八里,始合為一。西流至曲阜縣,經滋陽縣城東五里,與沂水合,同入金口堰。又南流三十里,至濟寧州東城下,與汶水合入會通河。

濟河 在縣東門外一里仲子祠之東。源出珍珠泉,北流入泗。

百丁河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南流入泗。丑村河 在縣東北二十里,南流入泗。

石井河 在縣東北五十里。西南流入泗。黃溝河 在縣東北四十里,西南流入泗。黃陰河 在縣東三十五里。北流入泗。

金線河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南流入泗。高隅河 在縣北十五里,西南流入泗。

壁溝河 在縣西北十八里。南流入泗。

中冊河 ,在縣西北十三里。南流入泗。

嶧縣

裴山 :在城北七里,又三十里為龍山,六十里為杏子山。

龜山 在城北五十里。四圍峭壁陡峻,其形如龜。上有一泉,大旱不涸。元末土人避兵處。阜子崓 在城北五十里,山亦拔起,直入雲際。

《通志》
作柱子崓

周山 :在城東北三十里。

左峰山 在花盤山西南,右峰山在花盤山東,「方山」 在花盤山西,俱去城北五十里,旁有黃坡山。

鳧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閟宮》云:「保有鳧繹,遂荒徐宅」 ,即此。鄒縣西南亦有鳧山,中間滕、薛,距徐稍遠,恐非其地。

霸王山 在城西,上有明魯藩安丘王墓,東為漢王山,勢亦巉嶮。

灰堆山 :在城西二十里。又有大名山,在石屋山南。

黃山 :在城南二十里。又六十里有高山、黑山。又西南七十里為鳳凰山。

綠連山 在城南二十里。又五十里為鑄錢山。皇母山 在城南七十里,本女媧故跡,俗訛為「王母山。」

姑嫂山 在城東五里。又七里有青石山。護軍山 在城東北七里。相傳為漢光武駐蹕處。

筆山 在城東二十里,以山如筆架,故名。「寨山 」 在城東南六十里,圓秀如覆釜,有壁壘井臼遺址,蓋昔人避兵處也。二洞皆築石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