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掌於水部郎。宋理宗寶祐五年,蒙古蒙哥七年,濟、倅奉符畢輔國於堽城作斗門,以遏汶水,入洸至任城,益泗漕以餉宿、蘄戍邊之眾。由是汶有南入泗、淮之派,此汶南流入淮之始。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以江、淮水運不通,命兵部尚書奧魯喫等,自任城今濟寧州,委曲開穿河渠,導洸、汶、泗水北流至須城今東平州地。「安山」 即安民山,入清濟故瀆,經東阿至利津河入海。今戴家廟鎮減水閘即引汶入利津故道。後因海口沙壅,又從東阿陸轉二百里,抵臨清下漳,御輸京師。此汶北流入衛之始。二十六年,以壽張縣尹韓仲暉暨大史院令史邊源言,復自須城縣安山西南,由壽張西北至東昌,又西北至臨清,開渠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絕濟,直屬漳、御,為閘十六以節水,賜名。

「會通河 」 明永樂九年,命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長等,發山東濟、兗、東、青四府丁夫十五萬,登、萊二府願趨事赴工之人一萬五千,疏浚元會通河,引泰安、徂徠十八州縣泉水,自汶上縣過安山,西南經壽張城東門,折回北面,由東昌新開河。乃自汶上縣袁家口徙左,幾二十里,至壽張縣沙灣,復接舊河。又用汶上縣老人白英計,「東平州東六十里戴村舊汶河口築壩,遏汶水西南流,由黑馬溝至汶上縣鵝河口,會通河南分流,遂通舟楫。」 縣設主簿一人。

東平州

河之東岸,北至壽張之戴家廟三十里,南至汶上之靳家口三十三里,置淺鋪一十有三:「戴家廟淺、沙孤堆淺、邢家莊淺、蘇家莊淺、譚家莊淺、安山下淺、積水湖淺、馮家莊淺、王忠口淺、劉家莊淺、李家莊淺、栗家莊淺、靳家口淺。」 「十三鋪,老人十三人,夫一百三十人,守口夫二百人。戴村修壩,老人二人,夫三百人。」

安山湖 距州治西南十五里。北臨漕河,瀠迴百餘里。正統三年,知州傅霖於湖口建閘以蓄水。州設判官一人。

安山閘 ,南接汶上之開河閘三十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

戴家廟減水閘 ,元分汶上至安山入清濟,以疏水勢。

壽張縣

河之西三十里,北自東阿之沙灣,南至東平之戴家廟二十里,置淺鋪五:「沙灣淺、張家莊淺、戴洋屯淺、劉家口淺、戴家廟淺」 五鋪,老人五人,夫五十人,守口夫一百人。

沙灣積水閘 成化七年建。

師家壩 ,遏黃河水使入通源閘,以分沙灣勢。野豬腦堰 縈洄三十里,用以瀦水,使不衝決漕河。

東阿縣

河之東岸,北自陽穀之荊門上閘,南至壽張之沙灣二十里。正統十三年,河決汴梁,東北趨漕河,至本縣,決沙灣東隄,以達於海。遣工部尚書石璞、侍郎王永和、都御史王文相繼塞之。景泰四年,左僉都御史徐有貞塞成。天順八年,僉事劉進用石修砌東隄,自大感應廟起,至沙灣淺止,長一百六十丈。成化年間,副使陳善用石修砌東隄,自沙灣淺至荊門驛,長一千九百三丈。弘治六年,河決汴梁,東北趨漕河,至本縣,決張秋東隄以達於海。遣右副都御史劉大夏治之。七年復遣太監李興、平江伯陳銳同治。決河塞成,復於黃陵岡築堤,以絕其流。詔改張秋為安平鎮,置淺鋪八:新添淺、北灣淺、中渡口淺、掛劍淺、北浮橋淺、安家口淺、南浮橋淺、《沙灣淺》,八鋪,老人八人,夫八十人,守口夫一百二十人。縣設主簿一人。

陽榖縣

河之西岸,北自聊城之官窯口,南至東阿之荊門上閘,四十里。黃河西南自開封之祥符縣金龍口,至本縣南入灣河,通塞不常,置淺鋪十:「官窯口淺,擺渡口淺,劉家口淺,何家口西岸淺,館馹灣西岸淺,㲼河口淺,秦家口淺,張家道口淺,何家口東岸淺,館馹灣東岸淺。」 十鋪,老人十人,夫一百人,守口夫五百人。

置閘六:荊門上閘 南接東平之安山閘七十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壩夫五十人。

荊門下閘 南至荊門上閘夫二十人。壩夫五十人

阿城上閘 南至荊門下閘十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壩夫五十人。

阿城下閘 南至上閘三里,閘夫二十人,壩夫